李渊攻占关中
李渊胸怀大志,谋略过人,他起兵造反,决不是为了割据山西一隅之地,而是要夺取天下,成就帝业。因此,早在起兵之前,李渊就谋划好了战略布局,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攻取关中地区。
公元617年7月,李渊在太原起兵两个月之后,便精心挑选了三万精兵强将,由自己和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领,进军关中。李渊是看中了关中这块虎据之地,他要在那里建立根基,开创帝王大业。李渊留下部分兵力,由四子李元吉统领,镇守太原。
李渊兵进关中,并不是说要去建立自己的基业,而是打着一个漂亮的幌子,假称要拥戴杨侑当皇帝。李渊沿途广发檄文,说隋炀帝杨广昏暗不明,杀害忠良,又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搞得国家四分五裂,不配再当皇帝了。代王杨侑贤明,仁义爱民,众望所归,能够继承大统,振兴大隋,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杨侑是杨广的孙子,当时镇守大兴城,所以李渊要去那里,扶立杨侑当皇帝。
李渊说得冠冕堂皇,委婉动听,可是,杨侑才不相信他这套鬼话呢。杨侑虽然年轻,却并不傻,他知道李渊带兵入关,心怀歹意,决不是为了拥戴他,而是要自己的小命来了。杨侑立即调兵遣将,分两路阻击李渊,不许他进入关中。
杨侑派将领宋老生率两万兵马,驻守山西霍州;又派著名大将屈突通领数万精兵,驻守山西永济。宋老生和屈突通都是隋朝著名将领,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杨侑是希望这两位将军,能够把李渊阻隔在潼关以东,以保护关中安全。
李渊出兵神速,不到十天,就抵达霍州。宋老生已经率军驻扎霍州,抵御李渊。宋老生坚守城池,并不出战,李渊心中十分焦急。李世民献计说:“宋老生脾气暴躁,有勇无谋,不难对付。我们可以用少量兵马,轮流挑战;同时散布谣言,说宋老生不出战,是有了异心,想和我们联合造反。宋老生不能忍受我军挑战,又害怕朝廷生疑,必会出战。”李渊觉得计策不错,依计而行。
果然,没过多长时间,宋老生就沉不住气了,从东门和南门两路出兵,与李渊军队进行决战。李渊、李建成率主力部队,在东门城外与宋老生交战,命李世民带一部分兵力,到南门迎敌。两军展开混战,厮杀在一起。
李渊的部队,经过多日行军,十分疲劳,而隋军在城内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精力充沛,所以,李渊军队渐渐有些不支。李世民在南门外作战,却牵挂着东门,不断派人打探消息,得知东门不利,李世民当机立断,留下一部分兵力缠住南门之敌,自己则率军支援东门。
李世民手舞两把大刀,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连杀数十人。敌人的鲜血,灌满了李世民的袖子,李世民甩掉袖子里的血,继续奋战。在李世民的带动下,士兵们争先恐后,勇往直前。有李世民这支生力军加入,李渊军队军心大振,很快扭转了东门不利的局面。
在混战之中,李世民又心生一计,令手下士兵齐声大喊:“宋老生被杀了!”在两军厮杀之时,士兵们是搞不清楚主将情况的。听说主将被杀,隋军士兵们信以为真,一个个心惊胆战,斗志锐减;而李渊的士兵则大受鼓舞,斗志更加旺盛。隋军很快溃败而逃,城外留下一片尸体,宋老生也真的被杀了。李渊军队乘胜攻占了霍州城。
霍州一战,隋军几乎全军覆没,李渊军队威名大振。李渊带领得胜之师,马不停蹄赶往永济,准备与屈突通交战。屈突通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此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很沉得住气。李世民仍然采取诱敌和散布谣言的计策,却不管用。任凭李渊士兵如何叫骂挑战,屈突通就是不出来,只是凭坚据守。李渊军队如果强行攻城,必然损失很大。李渊心里很郁闷。
李世民又献计说:“兵贵神速,我们应该趁关中空虚,不与敌军纠缠,长驱直入,赶快拿下大兴城,否则,一旦有其他势力进入关中,我们就被动了。李密势力强大,他就有占领关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