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见女儿等人前来拜谢,十分高兴,笑着对李敏说:“你气度不凡,朕封你个五品官,怎么样?”李敏笑笑,没有吭声。杨坚知道他不满意,又说:“朕封你当三品大员,可以了吧。”李敏有些心动,但看看杨丽华,杨丽华没有表情,所以仍然不吭声。
杨坚明白了,十分感慨地说:“公主有大功于朕,朕怎么能吝惜一个官职呢?就直接封你为柱国吧。”这可是臣子中最高的官职了,李敏赶紧跪拜谢恩。所以,在所有的李氏子弟中,李敏的官职最高,没想到这却给他带来了灾祸。
李敏身居高位,有能力,有名望,有人缘,家族势力庞大,哪一条都符合杨广的怀疑标准。更要命的是,杨广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原来在多年之前,杨坚梦见洪水冲垮了长安城,便把这事告诉了杨广,告诫他要警惕姓洪的人。现在杨广猛然想起来,李敏的小名不就叫洪儿吗?因此,杨广的疑心更重了,他要求李敏把洪儿这个小名改掉。
李敏是绝顶聪明之人,察觉到了杨广对他态度的变化,他也听说了谶语之事,知道杨广对他起了疑心。被皇帝怀疑,可不是闹着玩的,有可能会大祸临头。李敏心中又惊又怕,便去找李浑、李善衡等李氏族人商议。不料,这引起了杨广更大的怀疑。
杨广的心腹宇文述发现,李敏与李氏族人,最近常在一块嘀嘀咕咕的,便报告了隋炀帝。于是,杨广下了决心,准备将李敏家族诛杀,以绝后患。杨广与宇文述经过一番密谋,令宇文述负责实施。
宇文述得到圣旨,立刻把李浑、李敏、李善衡等人抓进监狱。宇文述还把宇文娥英也关到了监狱里,他们是想在宇文娥英身上施展阴谋。宇文述把这些人分别关押,并不审讯,过了几天,单独去见宇文娥英。
宇文娥英从小长在深宫,娇生惯养,几天的牢狱之苦,早就把她的精神搞垮了。宇文述软硬兼施,连哄带骗,宇文娥英没有见过世面,什么都不懂,只好乖乖地听从宇文述的摆布。宇文述口述,宇文娥英记录,不大一会儿,一份揭露李氏家族谋反的口供就写好了,还签名画押。
宇文述高高兴兴地把宇文娥英的口供呈报给隋炀帝。按说,只有宇文娥英一个人的口供,而没有李浑、李敏等人的供词,也没有审讯记录,是不能定罪的。但杨广因为谶语之事,管不了那么多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错杀,不能放过。
杨广下令,将李敏家族有官职的三十二人,全部押赴刑场斩首,其他的男女老幼,全都流放岭南。偌大的李氏家族,瞬间遭受了灭族之灾。杨广为了灭口,连亲外甥女宇文娥英也没有放过,一杯毒酒送她上了西天。
杨广虽然捏造了李敏家族谋反的罪名,但根本骗不了人,满朝文武大臣都清楚,杨广这是疑心过重,冤杀了他们。再加上李敏人缘很好,朝野上下全都为他们鸣不平,对隋炀帝胡乱杀人心怀不满,甚至产生了怨恨。姓李的人更是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这样以来,朝廷内部形成了分裂,关陇贵族集团的人,普遍感到兔死狐悲,与隋炀帝离心离德了。后来江都兵变、杨广被杀,就是关陇贵族集团策划的。杨广无故冤杀李氏,丧失人心,实际上是在自掘坟墓。
这个时候,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已经形成了高潮。那么,在这些起义英雄当中,有哪些重要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