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漫漫西行路
有句著名谚语,叫做“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形容我国西部地区气温无常,反差极大。西部地区不仅气候异常,而且山高路险,戈壁沙漠,一片荒凉。所以,历代皇帝很少有巡视西部的,而隋炀帝却不惧艰险,照样西巡,并且走得最远,一直到达了玉门关。
《隋书》记载,公元609年初,隋炀帝杨广见已经收服了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便想亲自西巡,再展国威。由于游江南、巡塞北两次大规模出行,耗费了大量国力财力,大臣们都不同意,便以西行道路艰险为理由,极力进行劝阻。
杨广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大臣:“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南的皇帝却涂脂抹粉,终年坐于深宫之中,不与百姓相见,这是什么道理呢?”群臣默然,都不说话。
过了一会,一位大臣说:“这就是他们不能长久享国的原因啊!”杨广立即说道:“说得对!为了能够享国长久,我怎么能怕艰险呢?”于是,杨广西巡这件大事,就确定下来了。
公元609年3月2日,杨广从长安出发,开始西巡。西巡的队伍同样是浩浩荡荡,有后宫嫔妃、文武百官、僧人道士、百戏艺人,还有十几万精锐军队。隋炀帝这次西巡,与南游、北巡截然不同,充满了艰难险阻,甚至有生命危险。
4月份,隋炀帝一行到达陇西。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在今兰州市的东边,气候条件与长安差距不大。隋炀帝指挥大军,在陇西展开了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实际是在宣扬武力。附近的党项、羌等民族的首领们,纷纷前来拜谒,进贡地方特产。
隋炀帝继续西行,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越过兰州,进入青海境内。青海属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四千多米,青海稍低一些,也在三千米以上。隋炀帝和他带领的人马,几乎都是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一个个呼吸困难,头昏脑胀,很不舒服。
隋炀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进入青藏高原的皇帝。当时,青海刚被隋朝占领不久,吐谷浑虽然被打败,但残余势力仍然不小,所以,隋炀帝巡视青海,一方面是为了炫耀武力;另一方面,还要开展军事清剿行动。
隋军在青海境内与吐谷浑残余势力进行了多次战斗,因隋军不适应高原气侯,遭受了很大损失,右屯卫大将军张定和、右翊卫将军李琼、左光禄大夫梁默等人阵亡。所幸隋军人多势众,兵强马壮,最终基本消灭了吐谷浑的残余势力,吐谷浑民众十万余人归附了隋朝。
完成了青海境内的军事行动,隋炀帝带领大批人马,向北翻越祁连山,准备前去张掖。张掖,是河西走廊中段的重镇,人口较多,物产丰富,海拔比青藏高原低得多。张掖早就隶属隋朝管理,在那里设立了一个郡。这次西巡,杨广事先派大臣裴矩前去安排。
张掖南边,是高耸入云的祁连山,祁连山以南,属于青藏高原,所以,杨广想从青藏高原上下来,就必须翻越祁连山。祁连山是我国西部的主要山脉,东西长一千六百多里,海拔四千米至六千米,终年积雪不化,人迹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