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狂妄立大志
提起隋炀帝杨广,人们几乎一致认为,他是大昏君、大暴君、亡国之君,是一个以恶闻名的坏皇帝。杨广死后,他的谥号为“炀”。炀的意思是好色、违礼、虐民、逆天,简直坏到家了。
然而,杨广自己的志向,却是要建立空前绝后的千秋伟业,做一个自古以来无人能及的有为君主,要超过秦始皇、刘邦、汉武帝,甚至还要超过黄帝和唐尧,这真是狂妄的大志。隋炀帝的大志与现实之间,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隋书》记载,杨广的小名,叫做阿麽。阿麽,是一个佛教用语,是美丽善女的意思,可见杨广长得很漂亮,是一个美男子。史书记载杨广,说他既英俊秀美,又从小就聪明伶俐。
杨广长大以后,性格深沉隐晦,严肃庄重,完全没有皇家子弟那种浮华作风,因而引起朝野注目。杨广喜爱读书,多才多艺,善写诗文。特别是,杨广严于律已,勤俭朴素,不好女色,不爱声乐,孝敬父母,有仁爱之名,而且为平定江南、征服突厥立有大功。杨坚夫妇和文武百官都认为,在杨坚五个儿子当中,杨广出类拔萃,是最优秀的。所以,杨坚废黜了太子杨勇,改立了杨广。
杨坚在遗书中说:“知子莫若父,杨勇悖恶,所以废黜;皇太子广,仁孝著闻,堪成朕志。”可惜,杨坚一世英雄,却被儿子骗了。杨广的这些优秀品质,都是装出来的,他称帝之后,其奢华、好色、暴虐的本性,便暴露无遗了。不过,在他称帝前长达十几年时间内,杨广能够掩饰本性,克制私欲,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可见他心机之重、城府之深,也是很不简单的。
公元604年7月,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随即在仁寿宫宣布继位,随后迅速平定杨谅叛乱,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杨广终于不用再小心谨慎、刻意表演了,他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杨广把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就是要建立千秋万代之伟业的意思。当时的业字,是个繁体字,上部是“苦”,下部是“末”,“大业”拆开读,就是“大苦末”,很不吉利。所以,许多大臣不同意,劝杨广换一个年号。可是,杨广固执已见,甘愿冒着不吉利的风险,坚持使用“大业”这个年号。这个年号,体现了杨广渴望建立千秋大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愿望。
《隋书》记载说,杨广的志向,是“轥轹轩唐,奄吞周汉,子孙万代,人莫能窥,振古以来,一君则已”。意思是说,杨广想要建立的大业,是要超过古代的黄帝和唐尧,超过前代周朝和汉朝,同时在后代也无人能及,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伟大帝王。这志向可真够大的,确实有些狂妄。
杨广想要建立千秋伟业,并不是空口说大话,而是有着很好的基础和条件。隋文帝杨坚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开创了开皇之治。当时,隋朝外无强敌,内无重大隐患,社会稳定,国家富裕,仅众多粮仓里的粮食,就够吃几十年的。那个时候,衡量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指标,是人口。有的史料显示,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时候,人口约三千万,汉朝时期达到五千多万。可是,经过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战乱,到隋朝建立之初,全国人口下降为两千多万。经过杨坚二十多年的发展,到杨广称帝的时候,全国人口猛增到四千六百多万。史书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有如此好的基础和条件,新的统治者如果明智,采取好的政策,隋朝完全可以继续发展壮大。可是,杨广有着狂妄大志,总想建立无人能及的千秋大业,为此,他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穷兵黩武,大兴土木,耗尽了国力民力,结果落了个二世而亡的可悲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