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读隋书-38、《隋书》是怎样评价杨坚的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新视角读隋书> 38、《隋书》是怎样评价杨坚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8、《隋书》是怎样评价杨坚的(2 / 2)

二是节俭。杨坚是历史上有名的勤俭皇帝,他从不穿华贵衣服,不佩带金玉装饰,饮食也很普通,以素食为主。杨坚不喜声乐,不纵欲好色,不爱饮酒,一切都很简朴。这与一些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皇帝相比,确实有着很大的区别。

三是爱民。杨坚爱惜民力,很少搞大型土木工程,注意减轻赋税和徭役,使人民能够得到休养生息。杨坚关心百姓生活,经常派出官员,到各地暗访,考察民间疾苦。杨坚每次外出,只要遇有百姓上书,他一定要停下车来,亲自接待和处理。

有一年,关中受灾,百姓生活遇到困难。杨坚派出一些官员,到百姓家中查看饮食情况,结果发现,百姓大多数吃米糠、豆渣之类的食物。杨坚得知以后,潜然泪下,当即表示,自己禁酒、禁肉一个月,与百姓同甘共苦。

公元595年,长安一带遭遇大旱,粮食歉收,许多百姓扶老携幼,向东逃荒。正巧杨坚也要到洛阳去巡视,路上遇到了逃荒百姓。百姓们走得慢,随行官员想驱散他们。杨坚赶紧制止,下令不得驱赶百姓,而是夹在他们中间缓缓行走。遇到路窄处,杨坚就跳下马来,停在一旁,让百姓先走;碰到有挑担子的,杨坚就让侍卫接过担子,送他们一程。《隋书》记载了这个细节,表明杨坚是很爱护老百姓的。

《隋书》除了记述杨坚的功绩和优点之外,也记述了他许多缺陷和失误,并探讨了这些失误对隋朝灭亡的影响。杨坚的缺陷和失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杨坚缺乏宽厚恢弘的胸襟和气度。《隋书》说他:“好为小术,不达大体”。意思是说,杨坚喜欢用小的驭人之术,但不注意大的方面,在把握大局和治国的大思路上存在着问题。在杨坚时期,由于实行“输籍定样”和“大索貌阅”政策,把民间财富大都聚积到国库里去了,因此,尽管国家富强,可老百姓并不富裕。特别是,当时国库中粮食充盈,但遇到灾荒,杨坚只是做出一些爱护百姓的小动作,却舍不得开仓赈粮。所以,在杨坚时期,虽然表面上是太平盛世,可老百姓的幸福感并不强,这预示着隋朝的统治基础并不坚实,后来发生战乱,果然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唐朝汲取了这个教训,实行藏富于民政策,实现了国强民富。

第二,杨坚缺乏识人用人之明。杨坚勤勤恳恳,事必躬亲,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和问题。杨坚是靠欺负孤儿寡母上台的,内心深处总怕别人不服气、不尽心,也害怕大臣们权重篡位,所以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干。这样时间一长,众臣难尽其才,朝廷不能发挥整体效能。杨坚在用人上也有很大失误,开始时重用高颎、苏威、李德林等一些贤臣,效果还不错。后来,杨坚罢免和诛杀了一些贤臣良将,重用了杨素,特别是更换了太子,直接导致二世而亡。

第三,杨坚缺乏容人之量。杨坚特别严于律已,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可是,他同样严于律人,而不是宽以待人,不容许别人有一点错误,这对于帝王来说,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杨坚生性猜忌,对人刻薄,多威少恩,特别是到了晚年,用刑十分严酷。他身边的侍卫,即便接受别人赠送的鹦鹉、马鞭之类的小礼物,也必定会受到重罚。

有一次,杨坚到武库视察,见官署内长有杂草,十分生气,下令处死了几十人。杨坚还常常设下圈套,故意派人去贿赂大臣,有收下礼物的,一律处死。时间一长,杨坚与大臣们自然离心离德了。

当时,隋朝刚刚建立不久,是一个北方与南方整合、各民族融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最需要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人才辈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共同推动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而杨坚恰恰缺乏这一点。杨坚执法严明,待人苛刻,虽然官吏清廉,很少有腐败大案,但人们畏手畏脚,不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致于国家有难时,很少有人为国分忧。

《隋书》最后评价说,隋朝亡于杨广,但考察隋朝衰亡的起源,实际上从杨坚时候就开始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他们能够及早地重视这些问题,就不会出现不幸的结局了。

杨坚虽然有些缺陷和问题,但他毕竟开创了开皇盛世,杨坚的时代还是辉煌的。杨坚死了,他的儿子杨广继位当了皇帝,杨广干得怎么样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