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江南平定天下
杨坚建立隋朝的时候,疆域只有北方地区,南方还有后梁和南陈。当时,尽管已经呈现出北强南弱的格局,可杨坚并没有急于出兵江南,而是致力于巩固和发展自己在北方的势力。南方和北方,仍然处于对峙状态。
杨坚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实现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下一步,他就要平定江南,完成国家统一大业了。
从西晋灭亡、国家分裂开始,南方和北方长期形成对峙,已经接近三百年了。这个时期,叫做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各国之间互相攻打,战争不断,人民饱受苦难和蹂躏。在此期间,不断有人试图统一全国,可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成功。杨坚是胸怀大志之人,隋朝强盛之后,自然要谋求平定江南,统一天下了。
当时,在南方有两个政权,即后梁和南陈。后梁是西魏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它对西魏、北周以及后来的隋朝,都是俯首帖耳,所以不足为虑。而南陈,是继南朝宋、南齐、南梁之后南朝第四个朝代,虽然它的领土和实力已经远不如那三个朝代了,但毕竟建国已有三十多年,文化繁荣,经济发达,更有长江天险,所以不容小觑。
南陈的皇帝,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陈叔宝,史称陈后主。陈后主多才多艺,诗赋音律样样精通,文学成就非凡,可就是缺乏治国才能。更要命的是,他信任和重用的宰相江总等一班大臣,几乎都是一些只会吟诗作赋而不会理政的文人。陈后主还喜欢追求享乐,沉湎于酒色,他与大臣们在一起的时候,很少讨论国家大事,而是饮酒赋诗,观舞听乐。皇帝和大臣们如此作为,必然造成南陈朝纲紊乱,国力衰退,武备松弛,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首先忙于巩固统治、抵御突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并没有急于对南陈下手,反而采取了麻痹政策。杨坚刚当上皇帝,就派使臣去向南陈示好,并嘱咐使臣说:“勿以严辞相争”,要求使臣态度要谦和。
杨坚还带头做出了表率,他在写给陈后主的信中,使用“坚顿首”的字眼,好像是臣子对皇帝那样的口气,十分谦恭。另外,杨坚还下令,不再接纳南陈来降的官员,千方百计与南陈和好。杨坚所做的这一切,明显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可陈后主硬是看不出来,反而得意洋洋、妄自尊大起来,放心地花天酒地,不把隋朝放在心上。
杨坚不仅与南陈和好,对后梁那个傀儡政权,也极力拉拢。杨坚称帝以后,派使臣出使后梁,赏赐黄金三百两,银一千两,布帛万段,马五百匹。第二年,又把后梁皇帝萧岿的女儿聘为杨广的王妃,她就是后来著名的萧皇后。后梁对隋朝感激涕零,萧岿和他的太子萧琮,都跑到长安拜谒杨坚。
如今,杨坚觉得势力已强,准备着手平定江南了。杨坚认为,后梁这个傀儡政权,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下令让萧琮带领群臣去长安。此时萧岿已死,萧琮当了后梁皇帝。萧琮感到此去情况不妙,但不敢不从,只好带领群臣二百多人去了长安。果然,萧琮等人到了长安以后,就不让回去了。杨坚对萧琮还不错,封他为上柱国、莒国公。萧琮活了五十岁病逝。
杨坚一面诏令萧琮入京,一面派大将崔弘度率军进驻后梁境内。此举引起后梁军民不满,有十万多人投降了南陈。杨坚闻之大怒,下令废黜了后梁国号,同时派高颎去安抚后梁百姓。高颎很有办法,他软硬兼施,很快稳定了局面。
杨坚灭掉后梁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南陈了。隋朝比南陈强大很多,但要想横渡长江、吞并南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年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渡江攻打南朝,结果淝水之战遭到惨败,前秦也因此崩溃灭亡。杨坚是个谨慎之人,他汲取历史教训,决不打无把握之仗。
杨坚采纳了高颎的建议,早在几年前,就采取了疲敌战术。每当南陈稻米即将成熟收割的时候,杨坚就调集大军,陈列在长江北岸,做出一副渡江攻打南陈的样子。南陈恐慌,只好组织军民日夜防守,严阵以待,可是隋朝并不进攻,而南陈的稻米却都烂在了地里。这样连续几年,搞得南陈疲惫不堪,粮食歉收,社会不稳,同时也让南陈军民产生了“狼始终不来”的错觉,放松了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