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读隋书-9、平定三方叛乱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新视角读隋书> 9、平定三方叛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平定三方叛乱(2 / 2)

两军对峙了一段时间,韦孝宽决心过河攻击敌军,令高颎在沁水上架设木桥。尉迟惇为了阻止隋军过河,心生一计,令人在上游点燃木排,顺流而下,想要烧毁木桥。谁知高颎早有防备,在木桥附近筑起了土坝,阻挡住了木排。尉迟惇火烧木桥的计策失败了。

尉迟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沿河东岸摆下二十多里长的军阵,做好战斗准备,见隋军即将过河,便令军队稍微后退,腾出地方,打算乘隋军过河的时候,突然杀出,半渡而击之,一举将隋军击溃。

韦孝宽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对付尉迟惇这后生绰绰有余。他首先命勇将宇文忻率一支精锐骑兵,旋风般地冲过木桥,直插敌阵,左突右冲,把敌阵搅得大乱,然后,大军鸣鼓齐进,迅速通过木桥,根本没有给尉迟惇半渡而击的机会。

隋军过河以后,韦孝宽立即命令烧毁木桥,自断了后路。隋军士兵见了,只得拼死向前,人人奋勇杀敌。而尉迟惇士兵见隋军大队人马过河杀来,顿时慌了手脚,只得硬着头皮迎战。两军混战在一起,只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宇文忻、梁士彦、崔弘度三位隋军大将,并没有临阵倒戈,反而身先士卒,带头拼杀,勇不可挡。战况十分激烈,战至最后,尉迟惇军队大败,纷纷向东逃窜。韦孝宽不给敌军喘息之机,指挥大军,马不停蹄,一路追杀。尉迟惇军队兵败如山倒,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死伤惨重。朝廷大军一直追到了邺城。

尉迟迥没有想到,儿子会失败得这么快、这么惨,他恼羞成怒,亲自率领城中十三万兵马,在城南列阵迎敌。尉迟迥亲自披挂上阵,他虽然年老,但仍然威风凛凛,再加上处于生死关头,所以勇猛不减当年,手下将士受其影响,斗志也高昂起来。

两军摆开阵式,开展生死决战。只见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打得难分难解。当时两军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城中百姓感到好奇,纷纷出城观战。隋军刚经过一场大战,又长途追杀,渐渐有些不支,开始败退。在这危急时刻,隋军将领宇文忻出了一个损招,他命令手下士兵,一齐向观战的百姓射箭。百姓们惊慌乱窜,一下子冲散了尉迟迥的阵营,朝廷军队乘机反攻。

尉迟迥军队与百姓混在一起,兵力施展不开,只好拥挤着退入城中。韦孝宽见机会难得,急令将士冲进城去。尉迟迥士兵见隋军进了城,士气锐减,不少人扔掉武器,四散逃命去了。

在城内经过激战,叛军溃散了。尉迟迥身边,只剩下少数亲信,他且战且退,退到了北门城楼上边。隋军大将崔弘度指挥手下士兵,把城楼团团包围起来,然后,只身一人上了城楼。

尉迟迥见有人上来,急忙弯弓要射。崔弘度把头盔摘下来,喊了一声:“老将军,我是崔弘度啊!”原来,崔弘度与尉迟迥感情很好,他曾经是尉迟迥的部下,两人又有亲戚关系。尉迟迥看清楚是崔弘度,便把弓箭收了起来。

崔弘度来到尉迟迥面前,跪倒在地,热泪直流,悲怆地说:“老将军,我救不了您了,我不能因私情而废了国事。为了避免受辱,请您自行了断吧。”

尉迟迥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令身边几个亲信投降,自己拔剑自刎了。那几个亲信,却没有听从尉迟迥的命令,也一齐自杀,跟随老将军去了。尉迟迥的兄弟和儿子们,也都在战斗中阵亡。尉迟迥从起兵到失败,只有六十八天时间。

韦孝宽强撑着病体,打赢了这场战争,回到京城以后,便一病不起,过了两个月,就与世长辞了。韦孝宽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杨坚力挽狂澜,立下大功,真是忠臣良将啊!

尉迟迥失败了,另外两个造反的司马消难和王谦顿时泄了气,军心动摇,不久全都失败。司马消难兵败后逃到了南陈,王谦则被杀死。声势浩大的三方叛乱,不到半年时间,就被平定了。

在平叛过程中,有许多将领立有功劳,其中有一位立大功者,与众不同,因为他自己觉得,他比韩信还厉害,此人就是有名的猛将宇文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