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读隋书-5、小人物能办大事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新视角读隋书> 5、小人物能办大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小人物能办大事(2 / 2)

刘昉、郑译做这事,实际上也是冒着极大风险的,如果不成功,恐怕会被灭族,如今见杨坚不肯答应,心中大急。刘昉气呼呼地对杨坚说:“如此大好机会,有什么可犹豫的?你如果干,就快点答应;如果不干,我刘昉就自己干了。”

这个时候,杨坚已经冷静下来了,他迅速作出判断,确信这是真的,心头一阵狂喜,也就顺势答应下来。刘昉立即以太上皇宇文赟的名义,写好了遗诏。

刘昉拿着伪造的遗诏,又返回宇文赟卧室,见宇文赟仍然昏迷不醒,颜之仪仍然老老实实地在那里跪着。颜之仪虽然在那里跪着,心里却没有闲着,他在想,太上皇看来是不行了,由谁辅政好呢?颜之仪是正直之人,他考虑的对象,自然是宇文家族的人。颜之仪认为,赵王宇文招最为合适。宇文招是宇文泰的第七子,目前在兄弟中年龄最大,又久经沙场,屡立战功,还曾经在朝中担任大司空,名望很高。

颜之仪正在心里盘算着,刘昉拿了份假遗诏进来,让他在上面署名。颜之仪一见,勃然大怒,厉声斥责,说:“你受皇上大恩,怎敢如此胆大妄为,伪造遗诏呢?辅政大臣,理应由宗室担任,赵王最合适。太上皇最不放心的就是杨坚,你怎么能辜负皇恩,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呢?我宁可一死,也决不做这不忠不义之事”。颜之仪慷慨激昂,义正辞严。刘昉涨红了脸,无言以对,便退了出去。

刘昉出去以后,立即与杨坚、郑译商量对策。经过商议,他们去找皇太后杨丽华。杨丽华正在悲痛哭泣,六神无主,自然愿意让父亲主持大局。杨丽华说了话,颜之仪不敢反对了,但仍不肯在遗诏上签字。刘昉干脆找了个与颜之仪笔迹差不多的人,替他署了名。

颜之仪在皇太后的压力下,虽然没敢声张这事,但心中却是忿忿不平。杨坚辅政以后,向他索要皇帝印信,颜之仪仍然不肯给。杨坚大怒,想要杀了他,但忌惮他名望甚高,只是把他赶出朝廷,让他担任了西疆郡守。后来,颜之仪辞官为民,回山东老家去了。

几年之后,杨坚已经当上了皇帝,又想起了颜之仪,把他召进宫来,对他说:“危难之际,不惜牺牲生命,面临安危而节操不变,这是连古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您却做到了。”杨坚对颜之仪大加赞扬,并赏赐他十万钱、一百石米。颜之仪活了六十九岁病逝。

伪造遗诏的事情顺利办成了,几个人都很高兴。郑译、刘昉这时又觉得,这事太便宜杨坚了,便想从中捞点好处。于是,他们在安排杨坚职务时,提出了一个方案。他们的设想是:杨坚做大冢宰,相当于丞相;刘昉做小冢宰,相当于副丞相;郑译当大司马,掌管军队。

杨坚一见他们提出的方案,有些恼怒。郑译、刘昉当时官职低微,如果猛然提升到高位,肯定会遭人非议。特别是,当时的大冢宰,虽然地位很高,却是个名誉职务,没有实权,更不管军队。作为辅政大臣,如果手中没有实权,能有什么作为呢?

杨坚去找好朋友李德林商量。李德林斩钉截铁地说:“这不行,当辅政大臣,必须要有行政权、人事权、军事权,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住朝廷。”

李德林不愧是才子,他建议抛开北周的官制,另搞一套,并为杨坚设计了一个方案:杨坚任大丞相,掌管军队;设立丞相府,郑译任丞相府长史,刘昉任丞相府司马。这样,郑译、刘昉都直接成了杨坚下属了。杨坚大喜,郑译、刘昉也不好反对,只是从心里恨上了李德林。

很快,太上皇宇文赟死了,死后颁布遗诏,由杨坚辅佐幼帝,总揽朝政。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让两个小人物办成了,而且神不知、鬼不觉。这表明:小人物往往也能干成大事,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小人物的作用。

杨坚当上了北周的辅政大臣,不过,他从登台的那一天起,就谋划着如何夺取北周的政权,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杨坚登台没有流血,但他的夺权之路,却充满了艰辛和血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