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新视角读元史> 34、用汉人方法治理汉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4、用汉人方法治理汉地(1 / 2)

用汉人方法治理汉地

公元1251年,忽必烈帮助兄长蒙哥争得汗位。蒙哥觉得这个弟弟既能干,又忠心,一时高兴,就把漠南汉地交给他统治。

漠南汉地,主要是原来金国的地盘,从漠南一直到淮河,地域宽广,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大部分是汉族人,因而被称为漠南汉地。

忽必烈十分兴奋,认为在这个辽阔大地上,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忽必烈手下的幕僚们也很高兴,纷纷向他祝贺,只有姚枢感到不安。

姚枢对忽必烈说:“漠南汉地土地之广、人口之众、物产之丰富,超过任何一个地区,如果全归殿下管辖,还要大汗做什么?日后如果有人挑拨,大汗必定生疑,反为不妙。您应该上书推辞,最多只管辖这一地区的军事,这样才能使大汗安心。”

忽必烈猛烈省悟,于是上书推辞。蒙哥果然很高兴,下诏让忽必烈只负责漠南汉地的军事。不过,蒙哥忙于对外用兵扩张,蒙古贵族们没有管理地方的经验和兴趣,所以,漠南汉地所有的军政大事,仍然由忽必烈说了算。

忽必烈统治漠南汉地以后,设置了金莲川幕府,招揽了一大批人才。在汉族士大夫们的帮助下,忽必烈系统学习汉文化,研讨儒家学说,准备用汉人的方法来治理汉地。

忽必烈是个谨慎之人,一开始,他并没有全面推开,而是选择邢州(今河北邢台)、关中等地作为试点,打算取得经验以后,再逐步推广。

邢州原来是蒙古一个贵族的封地,蒙古贵族不会治理地方,只知道榨取民财,欺压百姓,作威作福,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百姓们不堪忍受,纷纷逃离。邢州原本有一万多户,时间不长,就只剩下七百户了。

刘秉忠、张文谦向忽必烈建议说:“蒙古贵族只知索取,不知抚治,这样的统治肯定不行,应该选派汉族官吏,按照汉族人的方法去管理”。忽必烈采纳了,派刘肃、张耕等汉族官员,去治理邢州。

刘秉忠、张文谦与刘肃、张耕详细制定了对邢州的管理办法,以安抚人心、减轻百姓负担为主。刘肃、张耕到任后,采取减免税赋、鼓励农耕、救助贫困、推行教化等措施,很快安抚了民心,稳定了局面,邢州出现兴旺景象,不到一年时间,人口增长了十倍。

忽必烈见邢州大治,心里十分高兴,觉得用汉法治理汉地,是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于是下令,在关中地区推行汉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