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台汗国地处中亚,是联通东西方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多年战争不断。后来,察合台汗国分裂成东察合台汗国和西察合台汗国。西察合台汗国于公元1402年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却一直坚持到十六世纪,存在四百多年。
第三个汗国是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中地盘最小、存在时间最短的,疆域主要是在现在的新疆和内蒙境内。
成吉思汗指定窝阔台为大汗继承人,因而给他的封地最小,只是原来乃蛮部和西辽的部分地区。窝阔台继承了大汗之位,自然不在乎封地大小,他登基之后,转手把封地给了他的长子贵由。贵由志在汗位,也不重视封地,致使窝阔台汗国发展十分缓慢。
蒙哥即位以后,限制打压窝阔台汗国,使窝阔台汗国势力更加弱小,甚至形不成一个完整的区域。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心怀不满,他聪明能干而又狡诈,积极联络鼓动窝阔台系成员,逐渐成为窝阔台系诸王的首领。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相争的时候,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希望兄弟俩的战争打得越大越好。与此同时,海都整训军队,对外扩张,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公元1268年,海都趁着忽必烈伐宋之机,正式建立了独立的窝阔台汗国,并且攻占了和林。后来,忽必烈派大军讨伐,海都毕竟势力不强,屡战屡败,只得进行游击战。最后,海都兵败身死,窝阔台汗国灭亡。窝阔台汗国只存在了五十八年。
第四个汗国是伊利汗国,是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建立的,鼎盛时疆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括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到高加索,面积六百多万平方公里,与钦察汗国差不多。
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西征,连续灭掉木剌夷国和阿拔斯王朝,征服叙利亚,占领大马士革。不料,蒙哥突然死亡,旭烈兀只好率军返回。
旭烈兀在回军途中,得知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正打得不可开交,他左右为难,便停下不走了。旭烈兀向双方分别派出使者,进行调和,并劝弟弟阿里不哥放弃争斗,拥戴二哥忽必烈称汗。
忽必烈很高兴,为了拉拢旭烈兀,传旨将波斯土地归旭烈兀统治。于是,旭烈兀便不再回来了,在封地建立了伊利汗国。旭烈兀不久病逝,其长子继位。
伊利汗国距离蒙古路途遥远,形成了独立国家,于十四世纪末灭亡,存在近百年。
忽必烈与弟弟打了四年内战之后,见四个汗国纷纷独立,不再听从大汗的诏令了,于是,便在蒙古本部建立了元朝。这样,大蒙古国就一分为五了。
元朝是在大蒙古国基础上建立的,并且同出一源。但是,元朝与大蒙古国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