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推崇汉文化,在燕京设立了编修所,在平阳设立了经籍所,召集文人,编集经史和书籍。编修所和经籍所是大蒙古国编辑、印刷图书的重要机构,对保护、恢复、发展汉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耶律楚材建立了国子学,招收学生,学习儒学,并建议恢复科举考试制度。耶律楚材多次上书说,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要靠儒生。在他的建议下,大蒙古国于公元1238年恢复了科举考试,首次录取考生竟达四千多人。
耶律楚材帮助成吉思汗制定了法律,他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了《便宜十八事》律令,简便宜行,约束力强,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耶律楚材还制定了官制、礼仪和赋税制度,使大蒙古国逐步走向正规。
耶律楚材反对蒙军野蛮杀戮的做法,多次向成吉思汗谏言,起到了一定作用,尤其是保护了一大批文化名人,但总体上效果不大。成吉思汗为了保持蒙古铁骑的强悍,就是要靠杀戮掠夺,来激发士兵的原始勇气,直到统一天下以后,蒙古的杀戮政策才有所改变。
成吉思汗深知耶律楚材有治国之才,他在临终前,嘱咐儿子窝阔台,说:“耶律楚材是天赐我家,以后国家大事,都可以委托给他。”
成吉思汗死后,耶律楚材继续为窝阔台效力,有很多治国策略得以实现。耶律楚材辅佐成吉思汗父子三十多年,任宰相长达十四年,尽心竭力地为大蒙古国效力。
耶律楚材以儒家思想治国,制定了许多政策方略,促进蒙古人逐渐改变落后的观念和习俗,使汉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为大蒙古国的发展和元朝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耶律楚材被称为大蒙古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元史》和《新元史》都有《耶律楚材传》,对他给予高度评价。
公元1244年,耶律楚材病逝,享年五十五岁。消息传出,举国悲哀,不仅汉族人痛哭流涕,蒙古人、契丹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也都流泪吊唁。
耶律楚材获得崇高荣誉,被追赠为太师、上柱国,封为广宁王,谥号“文正”。朝廷还为他建庙立像,供人们祭祀悼念。
耶律楚材作为契丹人,先后为金国、蒙古效力,但却不遗余力地推行汉文化和儒家思想,这是中国各民族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互相依赖、共同发展、谁也离不开谁的历史现象。
成吉思汗的文臣武将们都很优秀,帮助他开创了大业。那么,成吉思汗的家庭情况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