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新视角读元史> 1、《元史》与《新元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元史》与《新元史》(1 / 2)

《元史》与《新元史》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元朝是在大蒙古国分裂以后建立的,成立于公元1271年,存在九十七年,最后被朱元璋的明朝所灭掉。记载元朝历史的正史有两部,分别是《元史》和《新元史》。

《元史》是朱元璋下令编写的。朱元璋出身贫寒,识字不多,戎马一生,是个武夫,但却很重视修史,以便于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朱元璋在灭掉元朝的当年,就下发诏令,命左丞相李善长组织人员,开始撰修《元史》。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主要谋士,明朝开国元勋,功绩卓著,堪比汉丞相萧何,时任明朝左丞相。

李善长接到皇帝诏令,不敢怠慢,立即调集了十六名学者,组成了高水平的写作班子,由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宋濂、王祎为总裁,开始了《元史》的编纂工作。

宋濂是浙江义乌人,小时候有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号称神童。宋濂长大以后,学识渊博,能诗善文,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朱元璋赞为“开国文臣之首”。王袆也是浙江义乌人,与宋濂并称“浙东二儒”。两人关系友好,配合默契,对修史工作十分有利。

明朝刚刚建立不久,《元史》的修撰工作就开始了。元朝虽然以尚武著称,但也重视文史,留下了十三朝实录、《经世大典》、《元朝秘史》等许多原始史料。修撰人员根据这些丰富史料,只用一百八十八天时间,就完成了大部分史稿。

不过,由于元朝刚刚灭亡,最后一朝的史料不够齐全。朱元璋又任命十二人为采访官,到全国各地搜集史料。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史料收集完毕,继续进行撰写,又用一百四十三天,便完成了《元史》的修撰。《元史》实际撰写的时间,只有三百三十一天,还不到一年,是所有正史当中,用时最短的一部。

《元史》之所以用时较短,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朝的史学家与元朝的史官,都奉行儒家道学思想,世界观和学术思想是一致的,所以,不用对原始史料作根本性改动,只是进行一些删节和组合,这就省时省力多了。因此,《元史》在无意中保留了大量元朝的原始史料,为后世研究元朝历史提供了很大方便。

《元史》的主要特点:一是学术价值较高,修撰时多照抄元朝的史料,因而保存了大量原始的东西,这对于研究元朝历史弥足珍贵;二是根据史料多少详略得当,史料丰富的篇幅较长,史料少的则篇幅较短;三是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这是朱元璋提倡通俗文字的体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