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王司马颙回到封地之后,越想越不对劲,三王同时起兵,如今大权却落在司马冏一个人的手里,他却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心里很是窝火。于是,他秘密联络司马颖等几个王爷,准备兴兵攻打洛阳,夺取大权。司马颙还联络了在洛阳驻军的长沙王司马乂,让他作为内应。
司马乂也很有野心,三王讨伐司马伦的时候,他率军响应,进入洛阳,之后,就在洛阳驻军不走了。司马乂接到司马颙的密信,心中大喜,他趁着司马冏没有防备,突然发动兵变,斩杀了司马冏,灭其三族。司马冏的党羽属官两千多人,都被诛杀,大权落到司马乂的手里。
司马颙没有想到,司马乂会轻而易举地杀掉司马冏,夺取大权,他为别人做了嫁衣,心中很是不爽。可是,司马乂是响应他才除掉司马冏的,司马颙有苦说不出。于是,司马颙就暗地里下手,多次派出刺客,去刺杀司马乂,但均未成功。
司马颙见刺杀不能奏效,按捺不住野心,便与司马颖联合,兴兵二十七万,直接攻打洛阳。司马乂领兵迎击,双方混战几个月,死了六七万人。这个时候,司马乂的后院也起火了,在朝中担任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趁机反叛,在夜里突然袭击,捕获了司马乂。
河间王司马颙的阴谋终于得逞了,他进入京城,当了太宰,掌握了大权。司马乂被虐杀,他的子女、家族和亲信党羽,也全被诛杀。司马乂是用火慢慢烤死的,凄惨的叫声传出很远,三军无不落泪,死时年仅二十八岁。司马颙掌握了朝廷大权,封司马颖为皇太弟,任命司马越为尚书令。
司马越和司马颙都是司马懿的孙子辈,他们继承了司马懿的基因,野心勃勃,富有计谋。因此,司马越并不甘心只当个尚书令,而是想攫取最高权力。司马颖被封为皇太弟之后,知道京都是个是非之地,因而没有留在洛阳,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断扩充势力。
司马越看到司马颖的势力越来越大,对自己不利,于是率领十万军队,去攻打司马颖,不料遭到大败。司马越认识到,要想成就大事,必须要使自己的实力强大,于是,他返回封地东海国,就是现在山东郯城一带,专心发展自己的势力去了。司马越走后,朝廷暂时平静了几年。
几年之后,司马越的势力迅速崛起,由此开始了八王之乱的第三阶段。司马越兵强马壮,率军杀入洛阳。司马顒和司马颖抵挡不住,部队溃散,他们做了俘虏。司马越毫不留情,将两个王爷以及他们的子孙们诛杀殆尽。从此,司马越掌握了朝廷大权。
不久,傻皇帝司马衷突然驾崩,时年四十八岁。《晋书》说:“因食饼中毒而崩,或云司马越之鸩。”意思是说,傻皇帝吃毒饼而死,人们都说是司马越害死的。
傻皇帝死后,司马越立了司马炽当皇帝,自己独揽大权。司马炽是司马炎的儿子,当时二十四岁,被称为晋怀帝。
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最终以司马越的胜利而告终。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经过多次混战,死亡将士达五十万以上,严重破坏了西晋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更为严重的是,西晋王朝的威望、公信力、控制力和民心,几乎全被战火摧毁了,等待它的,必然是灭亡了。
西晋王朝由于长期内斗,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力,早已居住在中原多年的一些少数民族,纷纷趁乱建立政权,与西晋朝廷分庭抗礼,天下开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