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信佛,去五台山是去拜菩萨。他前后六次登上五台山,修了21座行宫,并且翻盖了寺院,花钱无数。
东西玩够又去南北。乾隆六次下江南。传说乾隆下江南是微服私访,那跟康熙微服私访一样都是瞎掰。乾隆每次去都是敲着锣打着鼓浩浩荡荡前忽后拥着去的,走到哪都有地方官小心伺候。他既不微服也不私访,打着视察的旗号游山玩水。有关乾隆微服私访记的所有小说、电视剧都是戏说。
为了伺候乾隆南巡,沿途修了36座行宫。
乾隆北巡的次数更多。乾隆几乎每年夏天都去承德避暑山庄办公。执政60年去了52次。相比南巡,乾隆北巡花钱较少,但也架不住次数多。
他扩建了避暑山庄,由康熙时的36景增加到72景,并且修了外八庙。
外八庙最著名的一个庙是普宁寺。里面供着一尊木雕佛,高20多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木雕佛。《吉尼斯世界纪录》都有这尊木雕佛一号。普宁寺虽然不是中国最大的庙,但至少在北方首屈一指。普宁寺是乾隆为了庆贺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修的。
乾隆东巡、西巡、南巡、北巡,走遍中国大江南北。中国5a级风景区几乎都留下了乾隆的足迹和题词赋诗。
乾隆一生写诗四万多首,收集起来比《全唐诗》都厚,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史上有名的高产作家陆游、王维等也只写了不到万首。不过乾隆的诗多而不精,没有哪首属于传世传神之作。他的诗比起同样是皇帝诗人的隋炀帝、唐后主,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乾隆的诗不过是押上韵的大白话。比方“昔日漫教思老伴,开年且喜得玄孙”,非常通俗易懂。
乾隆不仅喜欢游览5a景区,也喜欢添置5a景区。避暑山庄、外八庙还不算什么,他为给太后庆寿修了颐和园。颐和园修了十几年才完工,共耗银569万两。圆明园原有28景,乾隆增加到40景。皇帝四周的园子也进行扩改建,比方现在的北海公园和中南海。北海湖边的园子大都是乾隆修的,花了232万两白银。中南海也修了很多宫殿楼阁。中南海的标志性建筑紫光阁就是乾隆修的。
刚才提到隋炀帝,乾隆在才华上面比不过隋炀帝,但在好大喜功、好虚荣上面超过了隋炀帝。不过乾隆劳民伤财的事做了不少却没整出隋炀帝的段子。倒霉的是乾隆的子孙。清朝在乾隆时期由盛转衰。
康乾盛世开始于康熙,在雍正时达到顶峰,在乾隆时盛极而衰。
不过说起“康乾盛世”,现在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康乾盛世”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盛世。有人认为清朝二百年就从来没有过盛世。其实所谓“康乾盛世”只是自己跟自己比着玩,拿前期跟后期比。“康乾”时期的确比“鸦片战争”后强多了。但横向比,跟欧美日比,就没法比了。
其实盛世这东西原本就是纵向比的产物。康乾时期相对其他时期稳定、繁荣。康乾时期称为盛世并没有问题,只不过成色不高而已。中国在清朝全面落后于世界。康乾盛世没法跟之前历朝历代的盛世相比。
乾隆在执政中期开始追求武功。
1755年,乾隆利用准噶尔爆发内讧的机会派军远征准噶尔。
准噶尔因为内讧不断,加之瘟疫流行,失去了抵抗能力。清军没费什么力气便打到伊犁,占领了北疆。
乾隆把准噶尔一分为四,立了四个大汗。他以为将准噶尔分而治之就能削弱准噶尔的势力,防止准噶尔再次叛乱。但是没想到清军前脚刚走,准噶尔又举兵叛乱。
乾隆大怒,命令清军打回去,把准噶尔“尽行剿灭”。
清军杀回准噶尔,大开杀戒。“尽唤男丁而出,屠戮有声”。“妇孺悉驱入内陆赏军,多死于途,于是厄鲁特(准噶尔部)种族尽矣”。
准噶尔被灭族后,蒙古大草原从此安定下来。
平定北疆之后,清军顺势又杀入南疆。南疆的回族首领大小和卓在北疆叛乱时举兵响应,宣布独立。清军杀入南疆打败大小和卓,连下库车、阿克苏、喀什占领了南疆。
乾隆把新开辟的疆土命名为“新疆”。
乾隆在新疆驻军并派遣官员进行管理,随后又不断从内地向新疆移民,充实那里的人口,使新疆成为清朝实实在在的版图。
中国的版图从此定型。乾隆凭借开疆扩土的武功成为跟康熙齐名的一代名帝。大清王朝也在此时到达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