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10,平定新疆(1 / 2)

,1735年——1765年?乾隆即位前期勤于政事。平准噶尔、回疆之乱,设立新疆。

乾隆即位时25岁,正是干事的好年纪。

雍正给他留下一个好摊子,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人口一个多亿,搞生产也好,打仗也好,随便一划拉就一支队伍。大臣都是乖乖听话的。乍刺的如年羹尧之流的都被干掉了。国库的钱满满当当,想干什么都可以。

美中不足的是雍正过于严苛,朝内外的气氛有些紧张。乾隆上台后在缓和紧张气氛上做了一些工作,比如释放了一些政治犯,给一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平了反。大家都对他感恩戴德,赞美他是康熙再世。

乾隆非常爱听这话。乾隆时常拿自己和爷爷康熙相比,并且立志要超过爷爷。康熙给灾民减免租赋。乾隆在位期间先后五次宣布当年的租赋全免,并且是全国范围的。康熙修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乾隆修了一部《四库全书》。这是有史以来最大一部百科全书。康熙北征蒙古南平三藩。乾隆从蒙古到新疆到西藏到越南到台湾,整打了一圈。康熙六下江南,乾隆也去江南溜了六遭。

乾隆执政六十年,前二十年追求文治,中二十年追求武功,后二十年追求虚名。

他执政初期像雍正更多一些,也就是比较勤政,比较严格。

他的兵部尚书贪污一千两银子被人告发。乾隆查实之后严格依法办事处死了兵部尚书。只不过念及君臣一场,乾隆没有砍头而是让兵部尚书自裁。

山西学政(相当于教委主任)受贿被乾隆抓住,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全部财产。

乾隆执政初期对吏治抓得还是比较严,另外对修路治河等一些民生工程也很上心,对赈灾、减免赋税等一些惠民措施很积极。吏治、治河、兴农,雍正和康熙的那些优点都被他学了去。

他要求河道总督把疏通河道的工作常态化,每年农闲时组织民工修缮,不要等决口时再修,既能不误农时,又能减少损失。

他在浙江修筑石塘防御海潮,在河北清河修筑了“千里长堤”。

江南苛捐杂税繁多,几乎没有东西不收税。清朝“永不加赋”是指人头税,苛捐杂税一直在加。“穷乡僻坞,米盐鸡豕,皆令输税”。广东各种额外加征税多达382项。云南不仅苛捐杂税繁多,还要一税多交,比如在正课盐税之外加征额外盐税。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乾隆下令清理苛捐杂税。“革桂林厂杂税项下食物、草、蒜、灰面并牛只等一十四条。北流县临江厂地豆、西瓜、茭笋、菱角、冬瓜、笔、墨、砚、石灰等九条”。豁免江南所欠漕赋。让百姓稍微减轻一些负担。

乾隆还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康熙、雍正年间的一些弊政,比方放松了海禁、矿禁。这体现了乾隆对当前形势的信心。

既然国内局势稳定,乾隆也就难免起了懈怠享乐之心。

乾隆也学着康熙带着一大帮人到处巡游。他先是东巡,去泰山游玩,沿途游览了济南的趵突泉,拜祭了曲阜的孔庙。回来的路上,乾隆很开心,召随行的大臣喝酒聊天。一喝就喝到了大半夜。

皇后觉得这样可不好,认为有义务去进谏皇帝。他们是坐船来回。皇后从自己船上登上皇帝的船。

乾隆喝得正开心呢,见皇后过来进谏,觉得非常扫兴,当众把皇后臭骂了一通。

皇后又羞又恼又委屈,从皇帝船回自己船的时候就分了心,失足掉进河里。等大家把皇后捞上来,皇后已经死了。

其实如果有人懂心肺复苏术,没准皇后还能救过来。可惜古代人不懂这个。

按说汉代名医张仲景写的医书里就有记载了急救上吊自杀者的方法,跟人工呼吸非常类似。不知道这个急救法为什么没有得到推广。心肺复苏的发明权被西医拿走。

乾隆得知皇后死了,非常伤心也非常后悔,以最隆重的仪式安葬了皇后以表示歉意。

歉意归歉意,乾隆该喝还是喝,该玩还是玩。不久他又去西巡,上了五台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