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01,顺治出家(2 / 2)

顺治“好汉语,慕华制”,对中国文化、中国制度非常感兴趣。他在位期间重开科考并且建文庙拜祭孔子。他以祭祀天子的规格使用太牢(猪牛羊)祭祀孔子。

满人有汉化的底子,大都会说汉语。这让汉人有时会忘了他们是外族侵略者,减弱了对满清的抵触情绪。

满清也刻意把自己美化成jfj。李自成把你们的皇帝杀了,把你们的国灭了。我们帮你们报了仇,把你们从李自成的魔爪下解救出来。我们的江山是从李自成手里夺来的,不是从你们皇帝手里夺来的。你们有仇有怨应该找李自成去,怨不着我们。

中原百姓遭受(删去3字)兵祸最深,最先接受了满族人。南方在南明灭亡后也慢慢接受了满族统治的现实。

顺治当政十年(不算多尔兖摄政的七年),最大的成就就是缓和了mzmd。他上台后废除了一些激化满汉矛盾的弊政,倾心汉人文化,重用汉人降官降将帮他治理国家。

满清和蒙古不同,蒙人排斥汉文化,满人接受汉文化。满人因为有女真人汉化的底子,接受汉化的速度也比较快。汉化后的满人能和汉人鱼目混珠。而汉人也越来越模糊了外来政权和自己政权的区别,逐渐把大清国当作自己的国家,把满人的皇帝当作自己的皇帝,把侵略者当作自己的效忠对象。

蒙古政权在中国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而满清政权则存在了二百余年,大概得益于此吧。

顺治有个宠妃叫董鄂妃,据说是秦淮名妓董小宛。董小宛确有其人,才貌双全,在业界与陈圆圆齐名,“秦淮八艳”之一。但事实上,清军打下江南的时候,董小宛已经死了。顺治的宠妃董鄂妃是满人。董鄂是满族一个部落的名字。

董鄂妃也是才貌双绝,尤其是人性好,心善又懂得体贴人。从太后到嫔妃宫女都喜欢她,夸她“温惠端敬”,温柔、贤惠、端庄、有礼貌。顺治尤其喜欢她,天天和她粘在一块,一路把她提拔到皇贵妃的位子上,距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顺治封过两位皇后,都没给他生下一个儿子。董鄂妃给他生了一个儿子。顺治非常高兴,逢人就说这是我第一个儿子。

其实按排行这个孩子是老四。老大早夭。老二是个独眼龙。老三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只不过康熙他娘地位太低,并且是汉人,连累康熙也没地位。顺治非常喜欢董鄂妃的儿子,因此忽略前三个儿子把董鄂妃的儿子视为长子。

董鄂妃的孩子按理说只是庶子。但顺治把董鄂妃当皇后看。她的儿子因此享受嫡子待遇。顺治准备等孩子稍大点立为太子,然后立董鄂妃为皇后。谁料到娘俩命薄,先后去世。顺治承受不住打击,加之感染天花,也死了。

顺治死了,首当其冲是皇位继承问题。

顺治儿子不少,但是年纪都很小,最大的才8岁。皇位给谁呢?这么小的孩子,谁知道谁优谁劣。虽然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品质素质这东西很难预测。

顺治死前跟孝庄太后以及各位王爷商量,最后决定让三儿子玄烨[yè]继承皇位。理由很简单,玄烨出过天花。虽然小小孩子一脸大麻子,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但得过天花以后就不会再得,没有夭折的危险。天花只要得过就终身免疫。并且,能扛过天花说明玄烨的身体素质好。另外这孩子看着机灵,做皇帝没脑子不行。

顺治起草遗诏,立玄烨为太子,令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政。

他的遗诏写得非常长,历数自己的过失,有14条之多,好像一份罪己诏。

其中有一项过失是“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他把自己倾向汉化视为过失,认为女真人民风淳朴,自己沾染了汉人的虚伪、虚荣的习气。并且他自责不应该亲近汉官而疏远满官,让汉官专权搞得满官无所事事。总之,他临死时后悔推进满族人汉化。

不过满人汉化已不可阻挡。毕竟满族的文化过于落后,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面前只是一个小学生。只是满人在吸取汉文化的同时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倒是将糟粕的东西发扬光大,致使满人统治下的中国越来越落后于世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