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此举,后世称向戌“何以恤我,我其收之”。意思是,知道感恩上天赐予,珍惜给其忠告的人,知错能改,能辨贤愚,知恩图报。
初听弭兵,马上为字面的意思喜悦感动。以为天下太平,从此没有纷乱。鲜花遍地,野草荒芜,欣欣向荣,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等等优美词语蜂拥而至,仍不足以描绘和平之美丽芬芳的千万之一。
然而,正如宋国司城所说——弭兵所弭,乃是暂时之兵。原始时代没有冰冷铁器铸造的刀剑,石头成为兵器参与到纷争当中。随着兵器的进化,用兵更方便也更频繁。可见,战争的存在与兵器无关,与主观愿意也无干系。它就是生硬顽强的存在,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
回想晋楚弭兵的背景,不难得出结论——弭兵不是某一方大发慈悲,忽然放下屠刀决意皈依佛祖。也不是谁想展示自己襟怀宽阔器量不凡,开始怜悯苍生。而是寻求一个能缓和冲突双方,利益最大化的途径,解决当下的困局。
这次弭兵与前一次弭兵相比,两方的诚意都比上一次多。楚国虽骄纵傲慢如故,也比前一次“赐箭给晋侯”收敛不少。晋国更是。派出的赵武、叔向,比前一次的郤至更和善隐忍。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原诸侯确实可以免受兵祸之灾。
绵延近百年的兵祸,中小诸侯付出巨大代价。即使中止,各诸侯小国也要付出与兵祸相应的代价才能存续下去。正如甲要乙的性命,乙苦苦哀求。就算甲答应了,他的允诺一定是有条件的。乙必定要付出除了生命之外的任何代价才能苟延残喘。如果乙以为从此就能无忧无虑,那是他太过天真。
子罕对弭兵的看法,是一位长年置身风暴眼的小国卿士的真知灼见。经历政治残酷凛冽的寒冬,培养了他一双锐利清澈的双眼。在众人举杯庆贺为之欢呼的时刻,他洞悉了光鲜背后的贪婪虚伪自私。
在这纷繁变动的历史时刻,他一定是孤独的,同时也是痛苦的。有人以战争之名聚敛财富,有人以和平的名义继续盘剥。新瓶装的仍是老酒,宴饮者却毫无知觉,反而为其歌功颂德,可笑至极。
如果要更贴切的形容弭兵对中原诸侯的影响,可以这么比方——
从前,大佬甲手下有十个马仔,打理南甲路一带的店铺。大佬乙手下也有十个马仔,收着北乙路一带当口的保护费。各铺头老板只要交够对应大佬的份子钱就可换得平安无事。打开铺头做生意,剩下的钱还能过过小日子。尽管平日里两个大佬的马仔不时生事,火拼,那是他们的事,店铺老板可以不管。
突然有一天,听说他们两家讲和了,不再打了。相互不再视对方为敌人,而是当成兄弟。为了表明诚意,他们还摆了几围酒,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和平的代价是——南甲路和北乙路的所有店铺要交两份保护费,因为现在有两个老大了!
对大佬而言,工照出,钱却平白无故多了两份,这是天大的好事。对马仔而言更是。从前还要打架受伤,如今全是兄弟,架也不用打了,只管收钱,还收两份,何乐不为?
对店铺老板而言,上交的保护费更多,剩余的钱就变少了。可是,家里嗷嗷待哺的嘴巴没少一张,生活质量是肉眼可见的一落千丈。这样来看,打与和哪个更好?
初次读史,以为弭兵如同春日细雨,润物无声,温馨舒适之极。细究之下才知,弭兵是损害大部分国家的利益成就两个大国的面子和荷包。他们以和平为幌子,加重对中原诸侯的剥削压榨,仅此而已。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