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383章 整治皇庄一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3章 整治皇庄一(1 / 2)

回到上书房,朱慈烺回想起汤山皇庄内那高达七成的租子,一贫如洗的百姓,以及活活饿死的惨剧,越想越是心烦意乱,茶饭不思。

汤山皇庄还是在应天府辖下啊,老百姓便已赤贫如斯,那么边远地区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岂不是更加凄惨?

原本朱慈烺因为穿越者的先知优势,还打算按部就班慢慢地改变大明,可如今他见到大明百姓的惨状,知道有些事情再也拖不得了,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展开全国的大变革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朱慈烺脑子抽了才会在无权无势的情况下,鲁莽地展开全国改革,但局部改革却是可以做到的。

尤其是南京,作为天子脚下,天然就对大明有向心力,一直是大明统治根基最稳固之地。

就从今天的微服私访来看,即使皇庄内的佃户一贫如洗,甚至出现活活饿死人的情况,但朱慈烺除掉民愤极大的王家之后,老百姓仍然表现出对皇家的极大支持,民心仍然站在朱家朝廷一边。

遥想历史上大顺军兵临城下时,崇祯皇帝号召百官捐款筹集军饷,结果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们一毛不拔,集体哭穷。

反倒是北京百姓更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一名60多岁的老头,眼里满含泪水,把自己养老的400两银子捐出来了,这是他毕生的积蓄。

在崇祯的号召下,北京百姓纷纷慷慨解囊,甚至不乏青楼伎女把自己赎身的银子全部捐出来,给崇祯皇帝筹集军饷的情况。

虽然到最后,北京还是没有守住,崇祯皇帝还是无法避免自挂东南枝的悲剧结局,但北京百姓对大明的忠心,还是显而易见的。

说实话,朱明皇室对北京百姓并不友好,相比汉唐皇室不断对关中百姓加恩的举措,朱明皇室却不断兼并百姓的土地,朱家皇帝还首开皇庄先例,带头与民争利,令得百姓越来越难以生存下去。即使这样,百姓还对老朱家恋恋不舍,对老朱家真够可以的了。

按照明制,皇庄事务由御马监衙门管辖,黄大宝身为御马监掌印太监,这几天又跟随皇帝到汤山皇庄微服私访,对皇庄已有一定的了解。

朱慈烺问道:“大宝,朕问你,迄今为止,朕之皇庄一共有多少亩田地?多少口佃农?”

黄大宝答道:“回陛下,陛下一共有三十八处皇庄,十四处宫庄,二十三处官地,合计田地有四百万亩。皇庄、宫庄、官地多分布在北直隶八府,佃农大约有十万人。”

饶是朱慈烺已经尽量高估朱明皇帝的道德底线,听到黄大宝所报出的皇庄田亩数量后,还是被惊呆了。说实话,大明皇庄跟大清的铁杆庄稼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可是跟历代汉家王朝相比,大明皇室对百姓的剥削却是极为残酷的。

对于大明首开汉家王朝先例所创立的皇庄,朱慈烺在后世也是有所耳闻的,一说始于永乐年间﹐另说始于天顺八年,到了明武宗时期发展到巅峰,正德九年所设皇庄,占地达三万七千五百余顷,即三百七十五万亩。

嘉靖时期,土地兼并越发严重,嘉靖帝也意识到皇庄越发壮大会危及朝廷统治,便将一部分皇庄改称官地,同时还撤回自行管业的皇庄管庄人员,由户部派州县官取代,即“有司代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