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朱慈烺从后世看到一个新发明专利记载的,此种龙骨,是在传统龙骨结构上予以了改进,将其分成外部的龙骨外壳和内部的填充块两部分,填充块内部设置与龙骨外壳形状相配的钢筋笼,使得填充块在材质的选择上获得了较大的解放,填料块材质的选择,可以根据龙骨的需求而改变,显得更为多元化,无需再使用传统的龙骨灌铅工艺,来提升龙骨的重量,从而提升整个船体的强度和稳定度。
填充块内的钢筋笼主要起支撑骨架的作用,在制作填充块时,只需将钢筋笼吊放到龙骨外壳中的适当位置,然后采用(按重量分计)树脂15份、滑石粉25份、铁砂60份的比例,混合调配构成填料块的填料,然后以钢筋笼为骨架,直接将填料浇筑到龙骨外壳中,形成填料块,整个填料块通过冷浇铸形成,无需复杂的设备和精细的测量,大大降低龙骨的制作难度,其船体强度和稳定性相较于灌铅而言,还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朱慈烺前前后后,全面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点头道,“行,开始浇铸吧。”
李宝其即与负责顶吹转炉的两位佛山炼钢师傅说了几句,两位师傅即招呼徒弟们,开始出钢水……。
风帆时代的战舰完全是木头造的,只是用铁钉子、铁条、铁拐加固。采用昂贵的上等厚方木制成、搭载吨位级的大炮几十门到上百门,这就是风帆时代的“战列舰”。
所以,“战列舰”本来就是一个从风帆时代固定下来的词汇——这些战舰用于排成单纵队、用海军加农炮与敌方的战列舰对轰。这样的战舰单纵队就叫“战列线”。
风帆战列舰组成两列好似浮动的海上长城的战列线对轰,也有点类似陆上的“排队枪毙”——线式战术。
建造一艘74炮战列舰需要采伐2000多棵一百年前种下的英国橡木,而且还不能是长在深山老林里、长荒废了,甚至心材腐烂的木头。必须是之前特别栽种在私人庄园、河沿、行道旁的优质木材。
橡木栽种不能过密,每棵树都自由接受光热雨露才不会像山林中的树一样一味拔高、和兄弟姐妹争夺阳光。这样平心静气生长百年的、20多米高的橡树,才能在树干部分产生一段可以用来建造战舰肋骨的木料,真是比现在的“有机食品”还要挑剔。所以,可以想象,组建一支这样的战列舰舰队,需要多么众多的粗壮木料,需要多么漫长的生长周期,需要多么咋舌的采购价格。
而现在朱慈烺以整体浇铸钢水的方式制作龙骨和旁龙骨,以钢管制作战舰纵梁,由此不仅极大的节省了木材,并且还极大增强了战舰纵向、横向强度。
废弃的宝船厂经过重新整理,已经焕发了新的青春。新建了船体制造厂房、辅助车间、零配件库、干燥窑、危险品库及油灰间、跑车带锯、毛料库、真空压力罐、锅炉房、铁匠铺、原木堆场等。经过对龙江、宝船两厂的整理,还在一间大仓库里发现了储存的柚木。
这让朱慈烺很高兴。
听说陛下的御用匠头在浇铸整体龙骨,两个船厂来了十几个的顶级大匠。
他们围在龙骨木型前围观着,时不时地议论一番:
“陛下这种作法,也算是开了古法之先河了。”
“陛下可真神啊!”
“这种方法,可省了不少的巨木了。制作龙骨的木头,可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是要经过‘望闻问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