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朝,只议了一件事,税,商税、官绅一体纳税。
魏藻德表示此事难办,抵抗一定非常激烈,林增志也觉得很难。
朱慈烺先开了一个玩笑,“说个笑话给大家听听。你们说朕睡觉,叫什么税?”
众臣皆面面相觑,陛下睡觉,叫什么税?
大家想了一会儿,纷纷摇头。
“朕睡觉,叫国税。好,对应的是,乞丐睡觉,叫什么税呢?地税。那么还有,和老婆睡觉叫依法纳税,和情人睡觉叫偷税漏税,和小姨子睡~~,啊这个不能有。”
卧槽,差点说漏了,这会儿那有什么增值税啊!
大臣们听到后面嘻嘻哈哈地笑了。
李士淳问,“陛下,你说得的国税、地税是什么意思?”
嗯,有什么不对吗?难道大明不分国税、地税?看来是了。得找个理由解释一下。
“嗯大家都看到了,朕令人制作的地球仪,知道这个世界不止我大明一个国家,西洋有许多的国家,在他们那里税收分成两部分,一是上交给国家的,这叫国税,另一部分是留给地方的,这叫地税。
好,言归正传,下面朕就好好讲税收问题。
老祖宗建立吴政权之前就收工商税。例如官店的建立,垄断交通、存储等行业,并实行低税。老祖宗没有统一天下之前,他的地盘最小、农业税收取最难,那么,收取商业税就成了重点。
为此,占领南京称吴王时,就将官店改名为宣课司,各地官店改为通课司。这些都对过往船只、商人所带货物等进行征税。对于商业税收来说,首先就是运输货品税和库房存储税等。工税是采矿业、造船业、军工、织造、窑冶、烧造、造纸等手工业。各地货商的货物在“塌房”进行储存时,收取税钱三十分之一,中介费三十分之一,存储费三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一。
老祖宗时期,牙行每年上缴的税银也比较多,例如通州的58个牙行为例,每年上交的税银可达4400多两。
牙行主要有三大类。其一为官府经营的“官牙”也就是官店,典型的代表就是‘塌房’。因为商贾货物在城外堆积,同时经常受到官吏盘剥勒索,朱元璋便在三山诸门外濒水的地方建造了店面。这就是‘塌房’。
其二为在对外贸易的管理部门市舶司内建立的牙行机构,主要负责外商和中国官方和商人的交流事宜。
其三为民间私牙,他们也必须交税(牙帖的价格)后得到营业执照(牙帖)。牙帖的有效期为一年。起初,老祖宗是禁止民间牙行,但因为造成商贸流通阻塞等多重问题,禁止政策废除了……。”
其实,明朝整体征收的工商业税少是真的,因为整个明朝财政收入中工商业税比重比较低。但中晚明时期,商业兴隆,朝廷收得少,不代表皇帝、各级政府和有权力的人以税为费的情况也少。
后代的人一直有个认识误区,即明朝税轻。
你说朱元璋时期低或者前期低是对的,但中后期你还说低,那就错误了。当然,有人会说后两者不是税赋,但问题是他们征收的时候,都是以政府、皇帝的名义,虽然违法但有几个人追查过!你不说它是税赋老百姓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