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51章 阎应元衣锦还乡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251章 阎应元衣锦还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1章 阎应元衣锦还乡(1 / 2)

朱慈烺并没有使人去正儿八经的招揽阎应元,因为这太突兀了,二者差距太大,想找一个合适的借口都不得。所以,他就找了一个借口给路振飞,听说淮安那边有一个小典史,智计过人,很有谋略,你把他叫来军中效力做个参谋,参赞军务吧。

于是,阎应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虽然有些不情不愿,但还是上了朱家皇帝的船。这一上去,就再没有下船。尤其是满清占了通州后,阎应元打回老家的希望全寄托在了朱家皇帝的身上了,那真的是死心塌地,结果他一到军中,朱家皇帝就给了他一个忠义军副总参谋长的官做,这个官职,你说是虚职吧,也是,你说它是实职吧,也是,总之是不尴不尬的一个职位。

这当然是朱慈烺特意照顾他的原因在,但不能否认这能凭真能耐青史留名的人,的确没有一个是傻逼。阎应元功名拿不出手,可在处理庶务上,真是一把好手。就是朱慈烺不着重的提拔他,在一群“公务员”里,他早晚也能脱颖而出。

但是又不能把他放到第一线上去,忠义军不是冷兵器军队,那是已经形成规模的火器大军,甚至今后的清军、明军也都极可能向着火器部队转型。若他只是一个低级军官(刚入伙),枪林弹雨中,阎应元太容易折损在战场上了,朱慈烺不可能给他以足够缜密的保护。但让阎应元走文官路线,朱慈烺却又真的舍不得。

看江阴守城战,此光辉足以媲美张巡守睢阳之战。整个过程慷慨激烈,悲壮凛然,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叫人思之就两眼发热。而且也跟张巡守睢阳一样,三十六计里能用到的都用了一遍。诈降、偷营、火攻、钉炮眼、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小股出击、登陴楚歌……无所不用其极,无不闪烁着创造性的光芒。

历史上的阎应元,在被陈明遇请入江阴城后,立即把全城户口分别以丁壮老幼编列成册,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又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在他的领导下,江阴城数万百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分派得井井有条,立时把江阴小城变作了一个守卫严密的堡垒。

这种超强的统帅和统筹能力,就足以叫阎应元成为一个优秀的战将。足智多谋,更有绝高的统率统筹能力,这种人叫他离开军队,走文职路线,那是不是太浪费了?

而朱慈烺在把阎应元圈到手之后,说真的还有考校他的意思,副总参谋长有权去前线指挥,这就得他拿出谋划的真本事拿出实际战果,有了实际战果,就是黄得功和孙应元,也说不出什么了。结果呢,朝阳门瓮城,被他一个计策,一战而下,大军久战不进的北京,也就由此攻破。功劳不可谓不大,应该是攻破北京第一功!

现在到了通州,就是到了阎应元的家乡,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是人都有自尊心,都要面子,所以,朱慈烺通情达理地给他放了三天假,三天后他得赶去登州与朱慈烺会合,因为还有一件事要他做。

现在阎应元风尘仆仆的赶回通州乡下,这自然是夸马游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后通州也是他的治下。

登了天子堂,就是给皇帝打工去了,原本也没有这“打马游街”与民同乐的环节,那后来是因为什么添加了这么个环节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那届的状元,实在太帅,皇帝让他出去显摆显摆!而现在朱慈烺给他放假包含的意思也是让他回家显摆显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