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了片刻后,黄大宝醒悟道,“曹公公是来想叫醒太子爷的吧,我这就叫醒小爷,唉,太子才十六岁啊,正是觉多的时候,昨天一天又骑马跑了一百五十里路,肯定是累坏了。我这就叫。”
这一觉,朱慈烺睡得真香,当黄三保把他摇醒时,他仍在迷糊,直到黄大宝说了三遍,他才突然警醒,此地非安全之地,闯逆离此不远,趁着安全时间,还是早离是非之地为好。
不得不说,朱慈烺自从被那个老板坑死、魂穿重生之后,对于生死看得很重,好不容易又重活了,不要因为一点小纰漏又挂了,冤不冤啊?想到这里,朱慈烺一激灵翻身起床,在黄大宝侍候下一番洗漱后,神清气爽地接见了冯元飏、曹友义。
“臣天津巡抚、右佥都御史冯元飏叩见太子。”
“臣天津镇守总兵、左都督曹友义叩见太子。”
“两位爱卿,请起。”朱慈烺说,“本宫知道,两位爱卿都是我大明的忠臣,所以,赏,黄大宝给每人赏银子一万两;本宫还要对你们两位多说几句,一不轻言询国;二绝不降敌;三敌进我退,若敌势大,天津卫守不住时,本宫允许你俩退入大沽口海外海岛,大沽口有水师,可以接应你们撤退,而敌不善水战、就打不到你;待敌退兵之时,就是你们再次出击的时候;当敌人疲劳之时,就是你们扰敌之日。总结起来就是,敌进我退、敌疲我扰、敌退我进。”
两人立时眼中金光直冒,这是年仅十六岁的太子应该有的见识吗?保存有生力量,时刻准备反击,难道真如传说中所说的那样——太祖给太子托梦了?
这就赏银子了?一赏就是一万两,尼码,太子真好,我虽然是清官,清官就不爱钱了?清官也得过日子不是?但是他俩怎么能知道,这就是后世著名的游击战术——十二字方针。给钱、还给保存实力的政策,这样的贤太子,不给他卖命?给谁卖命?给那傻货崇祯吗?那自己不是比傻货还要傻货了?
……
既然有人来接自己,朱慈烺立马决定,吃过早饭立刻出发,并规定吃早饭时间三十分钟,过时不候。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重生之后的朱慈烺,对自己生命的重视,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三十分钟后,朱慈烺毫不迟疑翻身上马,动作非常地潇洒,只是在坐上马背后痛得他直咧嘴——两条大腿内侧经过昨天一天的骑马奔波,肯定是摩擦出了血泡。
逃亡的大队并不一定要入天津卫城,也可以绕过城池沿卫河而下。沈廷扬和苏观生的一百数十艘海舟正沿河而上,大队只要和他们汇合,就能安全抵达海口大沽。
大沽口那边还有一座港城,是由天津卫水师总兵官管辖的。那里同时还是海运漕粮的堆放地,存放着大量走海路运送来的粮食——自打崇祯十五年第三次开封之战后,中原局势就急转直下,输往京城的漕粮转运日益艰难,不得不更多改用海运,由淮安入海,海运至天津大沽口。
而海运和漕运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待风,秋冬多北风,由淮安北上是很困难的。所以就只能等到第二年春天刮起南风时再出海北运。因此崇祯十六年的部分漕粮,一直等到十七年二三月间才运抵大沽。后来又因为战事耽搁了转运,现在仍然堆在大沽。也就是说,大队兵马一旦抵达大沽口,就能依托那里的城池和粮食进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