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与广大读者们一块好好地回忆一下,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当中,我们教育战线上,所经历过的那段让人难忘的艰难的历程。也许,我们会能够从中有所反思,和有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借鉴的地方。这就是今天我要将这段史实。好好整理和记录下来的初衷……
1971年,县革委曾经在松山公社巨岭下小学,召开了一次全县推广落实《五七指示》,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开展学校勤工俭学的经验交流会。
同年九月,我正好荣幸被贫下中农推荐当上了大队初中的民办教师。在这漫长的八年民办教师生涯里,我曾经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中国广大农村教育革命,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和方方面面。
我记得,刚到学校的时候,王大干副支书这位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小组长,他就与学校领导和全大队的老师一起,肩负着全大队学校的教育改革的重任。日以继夜地为此辛勤操劳,从而干出了大家所有目共睹的很大成绩。
如,落实兴办和筹建位于上社岭的大队初中新校舍;支持学校开展大搞“九二0”的试验和生产;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几亩水稻田块,进行科学种田,夺取早晚水稻的大丰收;又以“安全第一”地掀起“捡拾稻穗,采摘松果”开展全大队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大力支持学校“试种烤烟,建做烟炉,学习烘烤”等勤工俭学活动。
由于采取了上面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和办法,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和熟悉农业生产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还大大减轻了学生在经济上的负担,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使到全大队的贫下中农子女,大部分都能够达到初中七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1972年,在召开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重点研究和解决全县普及小学教育和扫除文盲问题。
为此,大队根据群众的积极要求,决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成立石龙小学。从而解决石湖坡,龙湖坡,坡嘴三个村子中,儿童上学路途遥远这个长期解决不了的大问题。终于在1975年得到了实现。
1973年7月,《辽宁日报》刊登了白卷英雄张铁生写在白卷上的一封信后,刹那间,全国就迅速地开展一场空前绝后的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风”的批判运动。
顿时之间,我们良荔学校也不得不马上行动起来,装装门面,利用政治课和语文课去抄写一些大、小字报和标语口号,在教室内外的四周进行张贴。其实,这都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胡乱抄写报纸上一些有关内容和摘要,张贴出去应付应付而已。
到了11月份,又一场轰轰烈烈的“批林批孔”运动和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回潮风”结合起来的大批判运动。就这样,前前后后又紧锣密鼓地喧闹了好一阵子才渐渐地平静下来。
进到了1974年的1月份,县教育局下文通知各地学校师生,强调要广泛组织学校学生深入学习北京的小学生黄帅“反潮流”的革命精神。
同年2月,我们东平公社教育组在公社教师会议上,由县教育局的邹颖辉局长,对全体老师进行传达“马振扶事件”。开展在教师队伍中,批判“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迫害学生的事件。
同年6月,在全县召开的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座谈会上,又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击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革命大批判运动。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这些年以来,那一次又一次开展的接二连三而来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冲着我们这些“臭老九”而来的。
可见,当时我们这些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是如此的低下,甚至到处都受人看轻到连头也抬不起来的境地。
因此,在学校当中,就曾经引起过一场前所未有过的空前的思想混乱,和一阵阵杂乱无堪的局面。从而,变成在老师当中,普遍地出现了放任自流,而不敢大胆去管理教育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另外,有一些学生又以张铁生和黄帅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动不动就开展理直气壮的“反潮流”,甚至还像前几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那样,公开张贴出老师的大字报。
这样一来,使到整个学校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自由主义和无法无天的这样一个懒懒散散的局面。使到学生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可以随便迟到和早退,甚至不请假地随便旷课和缺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都是司空见惯的。
总之,此时学校已经全部都陷入到了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学生几乎到了无法无天的境地,那里还有什么心思再去专心致志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呀……
1975年5月,又在龙潭中学召开“不要课堂,不要课本,不要教师”的“三不要”经验交流会议。同年7月,在全县各中小学校传达“教育学大寨”会议精神,宣扬“要好思想,不要金字塔;要小闯将,不要小绵羊;要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不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三要三不要”的办学经验。
他们想用整风的方法,企图以“一时‘左’,一时右”的办法,解决学校存在的“软、懒、散”问题,以便达到继续革命和纠正办学方向上的错误。
同年12月,全县中小学又大张旗鼓地开展教育革命大辩论,反击“右倾翻案风”。后来才知道,这些运动其实质,是指向刚解放出来工作的小*平同志。
就这样,经过如此多的政治运动的反复折腾以后,广大教师人人都在小心翼翼,胆小怕事地采取一种随大流的那种姿态去应对;采取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明哲保身的态度去混日子。这那里还有什么教师的职业师德可言。
要知道,原来学校的学制短,教材又浅,学生无心向学,老师不敢大胆管教,又再加上劳动任务又多,又繁重。因此,当时的教育制度和实行的改革措施,真是害人子弟呀。
以上所述,这就是当年我所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在我们良荔大队学校的现状。其实,也是当年全国教育战线上的现实……
正是:
张铁生加小黄帅,大反潮流成双对;
宣扬三要三不要,如此折腾将人毁。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