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在家乡从教的八年里(七)
--------那个年代的事儿
(395)教育战线重灾区
有诗叹曰:
七十年代乱纷纭,时喊批判时整顿;
教育战线重灾区,时左时右乱分寸。
如此折腾把人毁
现在,我正坐在电脑桌旁的椅子上,专心致志地敲打着电脑前面那黑色的键盘,书写着上个世纪那七十年代初期,曾经被人们称为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那个“读书无用论”的荒诞的“文*革”的年代当中,在教育战线上所发生过的一些鲜为人知,且又难以忘怀的小故事……
尽管,时间已经早就过了半个世纪之久。但是,这些当年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还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它就正像地窖里所收藏的那一瓶瓶的陈年老酒,当一旦打开后,它仍然能够瞬间散发出一阵阵扑鼻而来的芬芳的醇香,而使人心醉如梦一般回味无穷。
因此,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也许,会错误地认为,这些全然都已经变成为了陈年的老账,没什么意思再去重新提起它了。不,不对,它远非如此。因为,正如人们常常所说的,如果要是没有了当初,又那来的今日……
当年,在我国广大农村的各种各类的学校里,必须要按照最高指示,一定把“劳动”当成为是学生他们每天的一门必修的主课。还要完整无误地编写在学校的课程表上。
尽管,就是在有的时候,有些天的课程表上全都是采用连堂课的编排,或整个上午,或整个下午,或是成天,去编排执行贯彻的。
可是,对于要让学生们能够在学校的课堂上更多更好地掌握好书本的知识,真正的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由于单方面地偏重和强调了劳动,又加上忽略了对于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时间和有效措施,根本上来说,是实在无法去真正完成和实现的。
要知道,在“读书无用论”的那个荒诞的“文*革”年代里,不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老师,谁都无人敢于果断地站出来,进行理直气壮去大胆地抓好学校正常的课堂教学,和落实好学生的正规学习。
要懂得,在“读书无用论”的那个荒诞的“文*革”年代里,学校必须要遵照“五七指示”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把它作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头等任务去加以大力贯彻和不扎不扣执行。
可是,只要一旦有政治运动来临,或是上级领导部门有中心任务布置下达的瞬间,他们就是会首先所能想到的,就是要学校马上得停课。
随后,就迅速地安排学校的老师,尽快到基层的生产队去,及时完成和落实所布置的各种任务。
要知道,上级领导早就已经习惯将那些被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中,对于广泛被称为是“臭老九”的老师,当作是贯彻和落实各项政治运动和完成中心任务的一支既听话,且又得力的主力军使用了。
在我的印象当中,只要是他们的一声令下,老师们就会乖乖地被迅速赶下乡去,并且义不容辞去努力完成上级领导所布置下来的任务。
而对于这一切,早已经成为是当年老师们,他们所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铁的纪律,和不扎不扣要坚决完成的死任务。谁也不敢在背地里,阳奉阴违地乱搞一通。
上述所说到的这些情况,每年都会发生三,五次以上。甚至还在有的时候,竟然会多达到十次,八次之多。因为,他们既要你马上停课,且你可不能有任何半点的迟疑和抵触的情绪,更不敢有任何丝毫不满的语言随便地流露出来。
否则,轻者的话,就说你的路线觉悟不高,没有积极响应革委会的号召;重者的话,便会对你无限上岗上线,甚至最后会普天盖地的飞来许多原来你所预想不到的“高帽子”。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就遭罪了。
这么一来,就会在大小会议上,进行公开上纲上线的批评不说,甚至还会招来一阵阵无休止,且又残酷的公开批判。因为,这种让人意料不到的悲惨事情,常常总是会突然之间发生。
如果要是到了这样的地步的话,你就是有千万条理由,都是难以解释得清楚的了。要是到了这个时候,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净,说不清”了。
啊!这可是一件多么可怕,且又是让人触目惊心的事情啊……
有诗叹曰:
荒诞年代光做工,知识越多越反动;
一声令下即停课,默默无语好顺从。
在那个风云变幻莫测的年代里,一波还未平,另一浪又起。真是让人无法捉摸和无暇顾及。
毕竟,那是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继续革命”的“文*革”年代。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和革命大批判,简直就如同像“走马灯”般地变换无穷。这个运动刚刚才结束,紧接着,下一个运动又马上接踵而来。
你可要懂得,对于在那个荒谬绝伦的年代来说,这些现象,全然都是司空见惯了的事情,谁也不感到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