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绉落榜后,沈万昌开始让他学习接掌沈家产业。沈绉有现代的运营管理经验,学起来绰绰有余。沈万昌也发现了儿子惊人的经商天赋,逐渐将几处产业交其打理。
入冬时节,是沈家各处产业前来交账的时间,这个时候沈万昌总是忙得不可开交。为防管事们弄虚作假、私吞钱款,每到这时都会重金聘请几位账房先生来帮忙核账,每年也都能揪出几个蛀虫。
沈绉的伤将养得差不多了,也开始帮着沈万昌核账。看了几天账簿,发现各店铺还是采用单式记账法,既麻烦又容易从中动手脚,决心改革沈家的账簿。考虑到在古代推广现代的会计制度太前卫,也太复杂,便建议老爹采用他改良过的龙门账记账法。
这时的大魏朝还没有龙门账记账方法,连四柱清册都没有,而龙门账恰是以四柱清册为基础的。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四大类,设总分账和明细账进行复式记账,运用“进项-缴项=存余-该出”的平衡公式进行核算,并编制进缴表(即利润表)和存该表(即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如果两表单独计算得出的盈亏数相等,则账目准确无误,合龙门成功,反之有错账假账。
为防各地管事私动手脚,各处产业统一采用他改良过的账簿,所用纸张由沈家向纸坊特别订制,内有三色套印的借贷记账格式,每页都有编号,同时增加记账凭证的填写。这样,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就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年终核账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沈万昌听完沈绉的记账理论,惊得眼珠子都圆了,摸着胡子盯着儿子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沈绉知道他的理论太超前了,也没打算老爹一事半会儿就能接受下来,但是看老爹的样子不像是在思考账簿的问题,难道是他表现太抢眼,引起了老爹的怀疑?
他相信老爹不会害他,不过,如果他一直表现出跟年龄不相符的成熟睿智,很难不让人怀疑。于是对老爹表明心迹:“父亲,孩儿不肖,举进士未能及第,万分惭愧。父亲每日操劳,独担养家重任,孩儿方得以专心攻读。而今父亲年逾六旬,有子而不能分担重任,经岁不得歇,孩儿愈觉惭愧不已。尤其当此交账时节,每日要翻阅众多账簿,身体想必会劳累不堪。孩儿想帮您分担一些,又怕影响读书。为此思考了几日几夜,才想出这合龙门的记账法,希望可以为父亲分忧。孩儿绝不是为了偷懒才想改革记账法的,虽然孩儿确实不太喜欢看账簿。”
沈万昌终于点头认可:“为父是在想,若龙门账法公布出去,必然震惊全国,从而引发全国各郡账法的变革,我儿凭此法完全可以在官府库房里谋个一官半职。”
一时间让他完全消除怀疑还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个记账法是由一个记了几十年账簿的老账房提出来的,没有人会怀疑,可偏偏是由接触家中产业不到一年的儿子提出的。儿子看账簿不过才几天,可说起“进缴存该”时,分明是很熟稔的样子。还有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至少要有二十年的账房经验才能想到这个举措,而儿子不过才十八岁。想到那个“天赐麟儿”的签文,沈万昌的疑惑稍稍缓解了一些,或许,他的儿子真是上天赐给沈家的奇才。
沈绉回道:“回父亲,凭此法入库房为吏固然不错,只怕终身都会与算盘账簿为伍,孩儿还是想凭圣人文章跃居高堂,为我沈家争光。”
沈万昌点头赞同。
沈家推出龙门账后,果然在江南造成轰动,各家纷纷效仿,进而席卷全国,上门拜求记账法的络绎不绝。
沈绉趁机办起学堂,专授龙门记账法,学费不菲,饶是这样,全国各郡前来学习的人还是源源不断,就连官府都派书记官、司簿、司库入学堂学习,一时间沈家风头无两,就连纸坊都跟着发了。
沈绉出息,沈万昌也渐渐将大部分产业甩给沈绉经营。
沈绉将手中的产业梳理一遍,发现要管理这么大的家业确实不容易。沈家产业涉及到各个行业,有形成行业体系的,也有分散的,统一用现代管理方法来打理不太现实,于是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选取部分产业实施现代管理方法,大胆实施年终分红和股权激励。
沈绉自接手家中产业,就忙得像陀螺,一刻也停不下来,经常是睡前拿本书,看不到几页就睡着了。由于操劳,也由于蹿个子,人越来越瘦。沈夫人很心疼,每天都让江桐炖汤给沈绉滋补。
沈绉知道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将各处产业都兼顾打理的,开始四处搜罗人才,培养成心腹管事,好解放自己。
挖到的第一批墙角是来沈家学习龙门记账法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是年轻未婚的学徒,都读过书,因家境贫寒而无法继续进学,才到商行做学徒学习管账,以便将来在账房谋得一份差事。能被东家派到江阴学习,不是深受器重,就是非常能干。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