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717(1 / 2)

——“胡德”号。

而此时,海平线对面的霍兰中将在意识到德国人的变向之后,却并没有实施相应的对策。因为目前他仍处于可截击的航向上,只是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改变航向只会使英国战舰落到德国人的后面,也就意味着吕特晏斯将最终逃出英国人的主炮射程——与实际最高航速在29节左右徘徊的“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相比,“俾斯麦”号拥有3节的航速优势。

5时49分,双方间的距离缩短为24000米。霍兰中将感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命令火力控制室开始瞄准。可就在这时,识别问题也开始困扰着英国人——虽然他们知道面前的敌人是“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但就像无法在黑夜中分辨伯伦希尔德和西班牙重巡洋舰的“王权”号舰员一样,“胡德”号上的了望手也不能在当前的海况下区分出外形相似,只是在大小上有所区别的“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

因此,霍兰中将只得根据一般常识,判定行进在德国编队前方的那艘为旗舰“俾斯麦”号,并将其定为首次打击的目标。

在昨天晚上21时以前,这样的判断或许还算正确;可问题在于,吕特晏斯将军早已因为雷达故障而命令“欧根亲王”号取代了“俾斯麦”号的先导舰位置。也就是说,“胡德”号在这道50%正确率的选择题上犯了一个错误,将非主力的德国重型巡洋舰当作了真正应该进行打击的对象,从而丧失了先机。

由于“胡德”号装备的MKⅠ型31毫米主炮和“威尔士亲王”号上配备的MKⅦ型356毫米主炮在射程、射速和精确度方面均不如“俾斯麦”号上的SK-C/34型30毫米主炮,故而霍兰中将决定尽快让己方战舰接近敌人,用数量上的优势来抵消技术上的不足。

他下令分舰队再次改变航线——右舵20°,航向300。这一命令使双方间的夹角增加为35°,接近速度提高到每分钟491米——3分钟之内,“俾斯麦”号就将处于“胡德”号主炮的最适射程内。但这条命令也使得“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从与敌人几乎平行的状态,变为正对敌舰舷侧的状态——就如同在西元1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中,以舰艏冲向日本联合舰队的清国北洋舰队那样,只能发挥前部主炮的威力,却无法在第一时间有效地使用舰艉的炮火。

不过,与当年的清国丁汝昌提督不同,霍兰中将即使采取了这样的航线,却仍然在火力上处于上风,能够以“胡德”号前方的4门31毫米主炮和“威尔士亲王”号前部的6门356毫米主炮对抗“俾斯麦”号的门30毫米主炮。所以,尽管他的这一做法在今后遭到了许多人的非议,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依旧不失为一个合理的决定。

终于,在5时52分,丹麦海峡之战由英国方面的首次攻击拉开了序幕。

“开火,目标左侧敌舰!”霍兰中将激动地喊道。

随即,“胡德”号向她的对手展开了进攻,4发31毫米穿甲弹在主炮的轰鸣声中穿膛而出,飞向23000米以外的目标——“欧根亲王”号,然后……落进了距离德国重型巡洋舰左舷500米以外的海中,除了造成近百米高的水柱外,未对“欧根亲王”号造成任何损伤。

意识到敌人的重型战舰正在向自己射击,布林克曼舰长立即下令规避,同时向后方的“俾斯麦”号发出警报。而就在数秒后,吕特晏斯和林德曼同样也在旗舰左舷约914米的位置上观测到了大口径炮弹落水的状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