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连坎宁安将军的辩识能力也衰退了……”
一时间,接连产生的阴沉气氛笼罩了“马来亚”号的舰桥司令室,不快的表情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甚至奥尔科特上校也受到了部下们的影响,以为自己确实是在为丧失这次显示勇武的机会而悲伤。
不过,虽然如此,到这个时候为止,包括奥尔科特上校在内的大多数英国军官并不认为他们真的会在接下来的航程中遇上德国人的战列巡洋舰。他们更愿意相信,德国海军会因“马来亚”号强大的武备而退缩,德国潜艇也会在为数众多的英国反潜舰面前望而却步。
SL-11护航运输队共有商船32艘,油船13艘,比涅尔德上尉之前通过潜望镜观测到的更多。船队采取传统的纵队排列阵型——45艘船排成9路纵队,前后船只之间相隔约550米,纵队与纵队间的距离则是900米,构成了一个正面长约4海里,侧面宽为2海里的矩形阵。4艘较小的护航驱逐舰分列于阵地四角,担任警戒任务;4艘扫雷舰位于正面,负责发现并扫除航道上可能出现的水雷。而作为机动力量的“马来亚”号则行驶在船队前方,由周围的5艘驱逐舰提供反潜屏护。
这样的安排缩短了运输队舰列的长度,既能减少船队侧翼遭受德国潜艇袭击的机会,也可避免商船之间的意外碰撞,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航阵型。
几乎没有一个人怀疑事情会顺利进行,而到明天早上,这支护航运输队就能在不失一船的情况下抵达安全海域了。
然而,愿望的破灭却要远早于3月7日的曙光。
21时整,负责控制271型对海警戒雷达的英国舰员忽然紧张地叫喊了起来:在距离“马来亚”号编队西北约40000米的距离上出现了一个极强的电波脉冲信号。显然,这是一艘来历不明的大型舰船,正处于英国雷达有效范围的边缘。
奥尔科特上校对部下的发现予以了高度的重视。经过与僚属们的简单商议,他判断这可能就是萨默维尔中将在电报中提到的那艘德国大型战舰,而不是前来支援的“声望”号。因为“声望”号即使以30节的高速行驶,也得到明天早晨6点才能与“马来亚”号汇合。且这艘舰出现的方向是西北,而“声望”号则理应从东北方驶来。
于是,奥尔科特上校立刻下令全舰作好迎击准备。“马来亚”号上的4座双联装主炮炮塔缓慢地转动着,英国海军引以为自豪的31毫米重炮指向了敌人所在的方位,只等前来袭击商船队的德国战列巡洋舰进入它的射程。
但那艘德国战舰却没有进一步深入的迹象。在此后长达5分钟的时间内,她始终徘徊在40000米左右的距离上,似乎是故意为之,好让英国人清楚地发现自己。同时,她以20节的低速与“马来亚”号的航向保持平行,就像一只在西非草原上跟随着斑马群的狮子,等待着扑向猎物的最佳时机。
如此明目张胆的追踪让奥尔科特上校的怒气不断地上涨。以他为首的英国军官们无一不认为德国战舰是在以这样的方式向他们示威,对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进行着挑衅。但碍于萨默维尔中将的命令和自身主炮的射程——MKⅠ型15英寸/42倍口径主炮的最大仰角为30°,射程3330米——“马来亚”号暂时无法伤害到她的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