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可是,这样的问题对德国人来说却是不存在的。
21时04分,一架AR-196水上飞机飞临护航编队上空。在听到了飞机的引擎声之后,奥尔科特上校命令所有的防空炮同时进行射击。但这架小飞机不顾英国人猛烈的高射火力,灵巧地突破了敌人的弹幕,在“马来亚”号周围投下了3枚照明弹,撕去了她原本所具有的黑暗伪装。然后AR-196迅速飞离,向西北方逃逸而去。
21时05分,随着40233米以外一个清脆而坚毅的嗓音发出“开火”的命令,“马来亚”号上的了望手吃惊地看见西北方的海平线上突然发出了耀眼的闪光。
十多秒后,炮弹落水的轰鸣声传进了舰桥上每一个英国军官的耳中,当数道冲天的水柱在战列舰的左前方升起时,所有人都愣住了。不少正在甲板上走动的皇家海军官兵好奇地来到了护栏边;无数的水花在空中飞舞,远处的海面上宛如下了一场小雨。
紧接着,不等奥尔科特上校作出反应,德国人的下一轮炮击又来了。这次炮弹的落点比前一次更近了一些,距离“马来亚”号的左舷大约是220米。那些待在护栏边看热闹的家伙们也纷纷不自觉地直起了身子,看着那巨大的白色涟漪不断地泛起……
而在德国战舰进行了第三次齐射之后,原先待在甲板上的英国海军中已经有许多人开始向舱内退去了——因为这次射击的弹着点离“马来亚”号不到100米,溅起后落下的水花将那些人的衣服都浇湿了。
由于这些仅仅发生在一分钟之内,故而奥尔科特上校直至此时才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他此时面对的是德国的战列巡洋舰——无论是那两艘沙恩霍斯特级,还是伯伦希尔德——那敌人的主炮射程必然大大地超过他……40000米左右的距离对于伊丽莎白女王的31毫米主炮来说显得有些鞭长莫及,可却已经处于了20毫米主炮的最大射程中。
“该死的德国人,胆小的家伙!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把我们逼进死路!”奥尔科特上校愤怒地吼道。在用电报将遭遇德舰的情况向伦敦和萨默维尔中将报告后,他立即下令全舰队随同“马来亚”号一起进行机动,想用改变航线的方式拉开与德国战列巡洋舰之间的距离。20毫米炮的最大仰角为40°,射程40930米。奥尔科特上校希望能向东前进一段路程,驶出这一范围。而5艘为他护航的驱逐舰则忠实地随着旗舰一起行动,在“马来亚”号的四周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反潜网。
可远处的那艘德国船或许觉得自己已经占了上风,因此没有一点儿撤退的打算;相反,在识破了“马来亚”号的避让企图后,她也采取了同样的手段,稍稍地将自己的航线转向,继续保持与英国舰队平行的状态。两者相距也始终维持在40000米左右,小有变化。此外,她的炮击也一直没有停顿。即便是明知这种最大距离上的攻击收效甚微,德国人也还是乐此不疲。
至于那些处于舰队保护下的商船,他们自然也注意到了这场奇怪的交战——英国战列舰无可奈何地打着右舵,不断地朝与敌人相反的方向避去;而德国战列巡洋舰则不依不饶地追逐着,却又不驶近。她的齐射数度逼近“马来亚”号的舷侧,但无一命中。在40分钟之内为此所浪费的炮弹已经超过了200发,几乎是每过一段时间就要骚扰性地进行几次射击。烦躁不安的海军官兵们躲在厚重的装甲保护下交头接耳,猜测着己方指挥官的真实意图。英国船员们则聚在各商船和油船的甲板上,莫名其妙地观看着远方的光亮和在“马来亚”号四周不时出现的水柱,不明白德国人究竟想干什么。
与没有什么军事经验的商船船员们不同,此时的奥尔科特上校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敌人的意图。
“怯懦的德国佬害怕我们的31毫米主炮,所以根本不敢和我们作正面交战。他们现在所能做的只不过就是用这样的雕虫小技来碰碰运气,想占些便宜罢了。”奥尔科特上校轻蔑地对部下们说道。
“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有人问,“难道就这样一直僵持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