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心中同时看到了这两种东西。
1月2日晚19时30分,在确信追击行动完全就是一场闹剧之后,托维上将几乎处于了精神崩溃的边缘。这位面色有些发紫的本土舰队司令以时断时续的声音宣布了作战的终止,率领打击编队返回斯卡帕湾。当然,他还联络了驻扎在设得兰群岛和苏格兰地区的空军和海军航空部队,让他们派出飞机对德国舰队可能经过的北海各海域进行监视,盼望着能在胜利的大门完全关闭之前,在从门缝中捡出那么几个金币来。
而他的这种愿望最后完全落空了。不少派出去侦察的飞机还遭到从挪威起飞的德国战斗机的打击,损失多达十几架。直到1月30日,他也没能发现任何有关德国舰队的蛛丝马迹……
不过,托维上将到这个时候还没有产生彻底失败的感觉——毕竟德国舰队并未真正地突破北海或者挪威海,对大英帝国的海上运输线也不会造成比现在更进一步的损害了。
仅就这一点而言,虽然先后损失了一艘航空母舰、两艘轻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还有一艘潜艇失踪,但比起获得安全保证的航运体系,这些还在托维上将,以及各位政界要人可接受的范围内。所以,尽管这次又让芙莉嘉·冯·哈瑟尔给跑了,但无论是那个喜欢哈瓦那雪茄的前海军人员,还是经常在会议桌上打瞌睡的第一海务大臣,都没有特别严厉地斥责托维上将和他的本土舰队。狼犬的才能毕竟与真正的狼不同,前者只要能看好门就行了,而后者才是用来发动进攻的——尤其是在地中海方向上的那些人。
于是,在政府的授意下,一些英国传媒开始大肆报道皇家海军在挪威海的“大胜仗”,声称已经将三艘德国战列巡洋舰全数击伤,将使她们长期无法出海。而大英帝国的海上交通线十分安全,可谓是固若金汤。所有的英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南非人和印度人,将继续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兼印度皇帝”——乔治六世陛下及其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同欧洲大陆上的敌对势力战斗……云云。
总而言之,夸大己方的战果,并且对自身的损失予以微量化,是所有国家宣传的一贯伎俩。
……
可是,2月4日,一切曾经在近期公开宣称英国海上交通无比安全的人,都被打了一记沉重的耳光。
在这一天,由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驶往英国的H—105护航运输队在北大西洋航线上突然遭到了两艘大型战舰的攻击。因为这支船队中没有战列舰护航,故而,在担任警戒任务的两艘驱逐舰和两艘辅助巡洋舰被迅速击沉后,四处逃散的各艘商船、运输舰也难逃一劫——这些体态臃肿、速度极慢的船只根本跑不过高速战舰。仅在半天时间内,就先后有7艘商船被击沉,3艘油船被俘,运输队折损一半以上。
这两艘实施初次打击任务的大型战舰,正是由吕特晏斯将军指挥的“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两姐妹。她们于1月29日晚间没有任何危险地穿越了丹麦海峡,到达了大西洋。然后,便一直活动在加拿大和格陵兰岛附近海域,等待最佳的时机。直到2月4日,这只具有相当数量的护航运输队出现,吕特晏斯将军才下令攻击。
而此时的伯伦希尔德,则已经行驶在了英国外赫布里底群岛以西约600海里的大西洋洋面上。她的目标是中大西洋,那里航线交错,船只众多,可当作猎物的目标简直多如牛毛。
其实,在1月2日晚上对法罗群岛的那次偷袭之后,芙莉嘉只是做出要返回德国的样子,并没有真的驶回威廉港。她在海上与实现等候的油船会合,并且给自己的战舰加满了燃料。随后,就在托维上将的舰队精疲力竭地返回斯卡帕湾时,芙莉嘉却指挥着伯伦希尔德向北航行,重新回到了挪威海海域。
这次,在她们的航线前方,已经没有任何可以阻挡她们的东西了。
1月30日凌晨,战列巡洋舰伯伦希尔德完成了对挪威海的最后突破,将那片曾经封闭了整个德意志第二帝国大洋舰队的海域,完全甩在了自己的身后……
挪威海突围之战,终于以芙莉嘉个人和德国舰队的双重胜利而宣告结束。同时,这也标志着此后两个月伯伦希尔德作战生涯的正式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