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燃料耗尽而迫降在海上。一旦他们不再前进,就会停止发报,以免因为位置的长时间静止而引起敌人的警觉。
由于有了英国战俘的口供,芙莉嘉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情报。根据她的判断,英国舰队此时与“爱莉莎”之间的距离应该不超过120海里,也就是说,以英国人的速度,他们只要花上6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到达利格和提亚尔菲最后一次发送电报信号的海域。在长时间失去了作为追踪标志的电报讯号之后,英国舰队一定也会有所怀疑。
虽然不排除德国舰队实施无线电静默的可能,但这样突然出现的异常,必然会使某些人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托维上将虽然仅是个中才之人,但他身边的参谋们也许会因此向他进言;而醒悟过来的托维上将,亦不可能坐视杀入大西洋的德国舰队任意横行。他一定会命令本土舰队驶向公海,派出更多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搜索德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同时,他也将向正行驶在大西洋上的各支英国护航编队发出最高级别的袭击警报,让所有参与护航的战列舰作好与德军交战的准备——或许他还会因此下令停驶缺乏足够保护的运输船队,宁愿使大不列颠的海运物资减少,也不让德国人占一点儿便宜。
如此的情况,无论是对于将在明天穿越丹麦海峡的吕特晏斯舰队,还是会在晚些时候到达大西洋中部伯伦希尔德,都将是十分不利的。她们很可能一无所获,还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想办法躲避英国战列舰的可怕炮口。要真是这样,那么即使成功地突入了大西洋,但能够取得的战果却不会太多。而这与作战本身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芙莉嘉现在所要做的一切,就是要确保托维上将在知道自己追错了方向以后,仍然认为伯伦希尔德等德国战舰没有进入大西洋,并且,也不会过早地向护航运输队发出警报——毕竟在目前这种极为被动的局面下,保持稳定和避免恐慌也是军队的职责所在。
常珊,2007-09-0923:42:41
13时51分,挪威海突围之战的第二步计划开始了。
“改变航向至130,保持航速25节。”芙莉嘉下令道,“以法罗群岛作为我们的目标。在今天晚上,我会让英国人再看到一次漂亮的烟花!”
根据从战俘口中得知的消息,皇家海军的“暴怒”号航空母舰正在那里悠然自得地躲避着风暴的侵袭……
……
……
下午5点半刚过,威廉港靠海的几条街上就亮起了灯。船只的汽笛声和工厂下班的铃声此起彼伏,和行人们的喧嚣一起,使这个北海南边的港口城市充满了生气。
同样地,作为一个德国海军长久以来的重要基地,在这个港口的所有声音中,也总会有不少与普通人的生活沾不上边的内容——尽管它经常以很一般的话题开始。
“朋友,能借个火吗?”一位普通职员打扮的人走近几个正坐在板条箱上的码头工人,和气地打着招呼。
“可以。”工人们爽快地答应了。其中一个从口袋里摸出火柴,递给了借火的陌生人。
“谢谢。”陌生人接过火柴,点燃了嘴上叼着的香烟。
接着,他把火柴盒换给了工人,又拿出自己的烟请他们抽。随意地交谈了几句以后,这个陌生人在工人们身边找了个地方坐下,似乎并不急着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