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335(2 / 2)

至西元1762年初,交战双方已精疲力竭,而普鲁士则几乎濒临绝境,弗里德里希大帝甚至已经做好了自杀的准备。

然而,巨大的变故却在此时发生了。同年1月,俄国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突然去世;智力低下,而且对弗里德里希大帝无限崇拜的彼得三世即位,成为新的沙皇。此人不顾众臣和将军们的反对,于5月宣布退出反普同盟,并且归还了俄军占领的所有普鲁士领土。同时,瑞典也因为国力不支而退出了战争。普鲁士突然减少了来自东方和北方的压力,立刻转危为安,战争的天平也开始朝相反的方向倾斜。

7月,普军在俄军的支援下,于布克斯多夫击败奥地利军。玛利娅·特蕾西亚女皇不得不将自己的军队撤出了西里西亚地区。

这次战役以后,各国相继开始停战议和。西元1763年2月10日,英、法两国签订《巴黎条约》,英国获得了包括加拿大和印度在内的庞大法国属地,一跃而成为了坐收渔利的最大赢家。15日,奥地利、萨克森与普鲁士签订《胡贝图斯堡和约》,确立了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所有权。至此,战争宣告结束。

虽然没有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实现收复西里西亚地区的夙愿,但玛利娅·特蕾西亚女皇从未违背过她自己的格言——宁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女皇将全部的精力投入了国家的重建和复兴之中,她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商贸、改良机构和普及教育的政策,同时大力宏扬文化艺术,开创了奥地利文艺的黄金时期。

而另一位在战争中毡露头角的女性——哈瑟尔女伯爵诺特也倍受人们的关注,被当作了德意志贵族阶层中的一颗新星。战后当年,26岁的她受到玛利娅·特蕾西亚女皇的召见,并迅速地获得了女皇的好感与信赖。不久以后,两位杰出的女性之间建立了为世人称道的友谊。

由于和约以对奥地利和她所代表的神圣罗马帝国不利的局面收场,哈瑟尔伯国在战后面临着更加危险的局面。英国新王亨利三士没有忘记前人的军队在这个女孩手中遭受的耻辱,恢复故土的汉诺威人对哈瑟尔家也依然存有复仇之心。

为了朋友此生不再被迫卷入战火,女皇及时地伸出了援手。

她想出了一个主意——用奥地利帝国在法兰克福自由市附近一块面积1200平方公里的飞地——芬撒里尔,和诺特交换哈瑟尔伯国的全部1000平方公里土地。换句话说,就是让女伯爵诺特率领人民举国迁徙,从危机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