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的西北德意志,转移到相对和平的中部地区。
在和骑士们一起考察了芬撒里尔地区之后,女伯爵发现这里的土地比北德意志的更为肥沃,气候也要温和得多,美茵河则和威悉河一样,可以为农人们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周围的各大势力也都是些安于现状,实行保境自守政策的和平邦国,奥地利对她们也能产生足够的影响。
正因为这些,与哈瑟尔伯国相比,芬撒里尔更适合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所在。
经过短暂的考虑,诺特答应了女皇的提议,同意将哈瑟尔伯国移交给奥地利,以换取芬撒里尔的领地。西元1763年月,女伯爵将哈瑟尔城的城门钥匙交给了奥地利帝国的使者,率领骑士和卫队护送伯国居民前往新家园,并在当年9月到达了该地,从此开始了哈瑟尔家治理芬撒里尔伯国的历史。
很快地,经过诺特和领民们两年的努力,伯国内的市镇、农庄和种植园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她们修建了新的水渠,建造了以前所没有牧场和手工作坊,还买下了附近几处铁矿的开采权,自行生产农具和一些生活用品。再加上连续几年的丰收,芬撒里尔伯国逐渐迎来了富裕而平静的日子。
不久以后,哈瑟尔伯爵家居住的芬撒里尔城堡也在西元1766年最后建成了。工匠们按照主人的意愿,把象征家族权力的伯伦希尔德家徽和女皇将此地分封给哈瑟尔家的诏书雕刻在了城堡的大门上,作为这座白色歌特式城堡的标志。
但是,理因是它第一个主人的诺特女伯爵却是在14年之后,才首次搬进了自己的新居。
就在城堡落成的前一年,即1765年时,玛利娅·特蕾西亚女皇的丈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郎茨一世英年早逝,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儿女。
得知女皇正处于万分悲痛的境地,诺特没有再耽搁任何时间。她告别了12位骑士和所有的领民,即刻起程前往维也纳。在随后的14年中,她以好友的身份扮演着避风港的角色,用全部的身心安慰着女皇那陷入苦海的灵魂。两人形影不离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情同姐妹,同甘共苦。
直到西元170年玛利娅·特蕾西亚女皇驾崩于霍夫堡宫,诺特才在谢绝多项领土遗赠之后返回了芬撒里尔。此时,她已从风华正茂、英武潇洒的美丽少女变为了成熟温和、落落大方的贵族夫人。
西元171年,她嫁给了附近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年贵族,并在第二年以45岁的高龄产下了一个女儿——哈瑟尔家的第13代家长,未来的芬撒里尔女伯爵蓓尔莎。过了半年,她便与丈夫离婚,留在领地内开始独自抚育起了幼小的女儿。虽然这样的举动让人不禁怀疑诺特结婚的动机只是为了给哈瑟尔家带来一位继承人,但因为对她的崇敬,再唠叨的人也很少将这个话题挂在嘴边。
10年后,七年战争中的女英雄诺特在睡梦里平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永远地把自己留在了黑夜的保护之下。同时,也结束了这一章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