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引?那是浪里白条——不着一缕!”
……
众人说起科配都一肚子怨愤,你一言我一语揪出一堆陈年恨帐……好在宣和后,因名花流势大,又与杭商联合结成阵营,京师下来的采买使都要忌个几分,于是科索有了合理估价,科买也不敢过分压低,至于“打白条”更是不敢——谁知道会不会出个“人身意外”?
在这一片愤声中,也有七八位行首唇边带诮,暗里冷笑:受这科配最苦的是你们这些人么?
这几位行首似是厅里百余人中年岁较轻的,约摸都四十五六的年纪,十多年前内廷采办下江南时,他们还只是行会里的小行户,曾被逼到破产卖家的境地。当年按朝廷科配规定是“按上承大,按下承小”,但行会分摊下来后,却倒了个儿——下户和中户承了大头……嚯,若官府是虎,那行首就是狼——没个善茬!
他们几个幸得四海兑便铺暗里借贷扶助,才得以重振旗鼔东山再起,又凭着心机手段和一股儿狠劲,一步步从下户搏到中户上户,再爬到“行老”的位置,最后憋足了劲将原行首踢了下台,方有资格在三年前坐进这行首的盟会。有了这番亲身遭遇,自是对厅里某些行首的咬牙切齿样看着只觉可笑之极!
名可秀静静听着,唇边始终噙着淡淡笑意,却将厅中诸人表情都收进眼底。待音浪渐歇时,方扫视一圈,开口说道:“诸行心头都有一本帐,这本帐记着我等付出的血泪、辛酸……为了不让这本帐有再生的机会,我辈要说话!”
众行首面色一肃,知道正题儿来了。
“……我们说的话有没有人听,要看这说话的声音够不够响亮!一个人?声音太小!十个人?也不够!唯有抱团联合起来,聚成百人千人……一齐发声吼出去——这声音,才够惊撼……够震动……”
众商或揪须拧眉或瞪眉,皆凝神静气听着,唯恐漏了一字。
“诸位,”名可秀微笑扬眉,“所谓利益与风险并存,利益越大,风险越大!我等要有所得,就必得承担它随之带来的忧虑和恐惧,或许会不得,或许失会败……但——”
“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
当临安商盟的行首们个个神色凝重从那座华宇中出来时,皇城里的朝议似乎也有了个结果。
赵构扫视群臣,目光落在一直端然不语的丁起身上。似感觉到皇帝的目光,丁起举笏说道:“陛下,午时已至,不若稍事歇息后再议?”
赵构暗“咦”一声,歇殿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