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他的神色仍如同当年的升旗仪式,常如新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古籍作为点名对象全校通报批评。在荣耀的国旗下,在炽热的阳光里,常如新的居高临下能让古籍一记就是一辈子。
当年清风霁月的学生代表依旧清风霁月,他坐在古籍他们家并不宽敞的饭厅里,目光透过眼镜片,直直映射在古籍的瞳孔。
常如新说,我刚从北京回来,好久没见古老师了,冒昧前来拜访。
顺便,也看看你。
☆、往事常如新
常如新打小就是别人家孩子。
他基本算得上绝顶聪明,且认真诚恳,温和热络,没人不喜欢。他们家住古籍对门,家里只有他和外婆,传言他爸是个大资本家,特有钱,人在上海,他妈和他爸离婚后不知去向。
没人知道常如新是怎么长大的,单记得他的名字老是出现在学校宣传板第一栏,本来是有照片的,可他的照片老是被偷,后来就**脆不贴了。
常如新跟古籍的二哥古志同年,比古籍大一届,古志考上大学办酒那一会儿,古先生在饭桌上脸那叫一个臭,这小子背着他暗搓搓填了计算机方向,连个响屁都不带放的,推杯换盏间老头子一脸虚情假意,古籍人小鬼大,心里精明,看得贼不自在。
散场时古志给众亲朋敬酒敬得歇了菜,古先生命老大把他颤巍巍扶进房里去了。对着满桌杯盘狼藉,古先生太息道,你看看人家对门的小常……
古籍说,爸,您就打住吧,这话说了快十年了,您也不嫌烦。
那也是个落雨黄昏,收拾好了残羹剩菜,古籍准备关门。他走到门前,看着薄薄雨帘相隔的常如新家。他家也敞着门,却没人来庆贺。
古籍看到常如新和外婆对坐着吃饭,而常如新给他外婆夹菜,一筷子接一筷子。末了他从鲤鱼乡123里掏出一张录取通知书递给外婆,外婆看了,用手背擦眼泪。
他要去北京了。
那时候古籍竟然觉得,他讨厌了那么久的人也没那么讨厌了。
常如新走的时候街坊邻里都出门送他,古籍懒得去,被古先生强拧着推出门去送了。常如新是他们那儿走出去的第一个重点高校生,相当于寄托着所有人的希望。古先生是人民教师,站在欢送队伍的最前排,旁边是一个满脸不情愿的古籍。
临登车时,常如新对古籍说,好好学习。
古籍说你等着吧,我以后一定比你还有出息。
常如新笑了,他说好,我等着。
他在北京一待就是八年,上学那会儿还能年年回来过春节,后来他外婆走了,常如新再也没回来过。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