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的孩子-第27章 翻山越岭 (2)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黄石的孩子> 第27章 翻山越岭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翻山越岭 (2)(1 / 2)

对,我很喜欢这些孩子。他们让我不那么愤世嫉俗!告诉桃乐茜(他以前的嫂子),人要在这里生存就必须学得愤世嫉俗或者对一切熟视无睹,但我很明白人变成那样是多么危险。我对孩子们抱着坚定的信念。你问我为什么住在窑洞里?你可以来试试。建个窑洞很便宜,而且窑洞更结实,冬暖夏凉,洞里没有老鼠。你还可以任意改变洞的内部(如果你想要的话,你可以自己挖一个搁板、一个文件架、一个碗橱或者别的什么)。别担心,我很健康……你的儿子、孙子们都在这,都很好。他们都是好孩子,而且进步很快。在学校的那两个真的很了不起,他们将来肯定都会很有成就。老三常常撒谎,需要管教,但他将来肯定也会是个很好的人。

他非常健康,天天去学校,晚上跟我一起在窑洞睡。我们俩都在早上5点起床。老四跟别的一群人住在山下的村子里……今天这里很热,我去游泳了。尽管孩子们已经是第三次去了,我却是第一次去。游完泳以后孩子们都跑开玩去了。他们抓了很多虾还有3只蟹,然后吵着要我出钱买了一斤多的面粉。然后他们就把虾和蟹剁碎了和着面粉做了晚饭。一切都很好。每天只能吃米饭很难受,但是面粉在这里很贵。孩子们都是北方人,所以他们跟我一样习惯吃面食——他们也不喜欢整天吃米饭。但是没有办法。你知道的,现在是战争时期。但我一点也不为自己担心,我吃得很多。李约瑟在这,所以我能跟他一起每天吃西式早餐,还有麦片粥什么的。这个季节桔子上市了,所以我能大吃特吃。我觉得我们过得比你们在家好多了。

他也许是对的。学校里的员工和学生能吃到蔬菜、米饭和水果,这已经比英国的大部分人都过得好了。学校食堂甚至还会时不时地做些点心:有一天霍格去食堂吃午饭,发现所有的孩子都在厨房里做一种中国人都很喜欢的家常菜——某种类似于羔羊油布丁的东西,每一个差不多够咬个三四口,把肉、蔬菜和调料包进去然后蒸熟。“我的二儿子做得最快,能一口气比别人多做很多。”

现在的用餐时间他都用来给孩子们灌输思想:他们那样悠闲的生活就要结束了。“都吃光,我们在这儿不会待很久了”,校长以这样的方式开始这个话题。他写信回家,通知他的父母说艾黎也在努力争取转移:“他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他坚定地认为日本佬很快就要打过来了”。

开始有人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学校里新栽的苹果树要不要运走,怎么运走;那些山羊能不能忍受长途跋涉;不管怎么说,他们到底要到哪去?没有人知道。

艾黎没完没了地警告他赶快转移学校让他很烦躁:

问题是除了其他东西以外我们还有大约15吨的重要设备,而我们没有卡车——我们只有两辆板车以及为数不多的几头骡子。所以有时候我真恨不得揍艾黎一顿。当然这也无济于事,他就是这么个人。他碰到“没有卡车”这样的难题时很会变通,他的思维会慢慢地围着这个难题绕一圈,然后就飘到别的地方去,去关注苹果树啊山羊啊这些个事情了……然后他会出其不意地说:“我们根本不需要卡车,我已经搞到了六架军用运输飞机,它们明天就到。”

8月底某天的早餐后,霍格把所有的学生和员工都召集在一起。他告诉他们当地的国民党军官将会征召所有16岁以上的男生入伍。因为这件事,再加上日本人马上就要进攻,他们必须要离开。孩子们静静地听着。当他依着一张粗糙的地图大致解释完他们要转移到哪儿时,有人开始骚动了。有些学生说那太远了——这简直就是要跑到天边去了,一个孩子这样说。范文海2,一个当时正值16岁的男孩想起霍格曾经在黑板上用英文写的3个单词:“哪儿”,“为什么”,“怎么办”。他说:“霍格已经替我们想好了这些问题,我们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走——但是大一点的孩子们有点儿不高兴”。

霍格也跟大家一样地担忧。艾黎回来的时候描述着他在河西走廊发现的一个小镇有多好。那个小镇叫山丹,地处戈壁滩的边缘,人口稀少,那儿到处都是空的庙宇。在霍格看来,要一切从头来过似乎是很遥远的事。

在他的《年近90:我在中国的岁月》(1987年)中,艾黎声称霍格当年对要转移这个消息很兴奋。但事实上他并不那么高兴,跟很多人一样,艾黎晚年写的书总是会挑选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当时学校状况良好,在他们两年的努力以及不太顺利的开始之后,哥什机器终于开始投入生产。霍格还是坚持他的立场。9月,他抱怨道:“现在,我们刚刚铺成了一条通往学校的公路,我也好不容易让水车转起来了,我们却要走了;我们要到一个更艰苦的环境从头开始!太让人失望了……”

10月他的态度还是差不多:“我们非得要放下这里的一切,然后跑到山丹那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去从头开始吗?看起来我们非走不可,但我们能在这里待多久就待多久。这个学校对我们来说就像我们的一部分,要在日本佬打过来之前就这么放弃它真的很难。”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国民党的侵扰已经让人忍无可忍。艾黎一直在鼓励霍格面对现实。当地的驻军已经在村子周围设立了路障,并强迫当地的农民将木炭这类珍贵的货物以低价出售给他们。学校后面山头上的植物和仅有的几棵树也已经被国民党的粮草征收部队席卷掉了。初冬的雨导致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当地的农民还被迫上缴木材和柴火以供给不断增多的驻军。国民党军官还公开寻找更多的房屋用作兵营。学生越来越少,因为一些年长点的孩子为了逃避征兵已经悄悄逃走了。

10月底的时候,为了征募新兵,部队搜遍了各个教室。一位老师被抓起来带走了。村子里的情形也一样,国民党兵到处抓壮丁,恐吓商店店主,还时不时地抢劫小旅馆。某个寒冷的下午,有一个孩子看见霍格爬上了学校后面的小山,他就跟了过去。到山顶的时候他看见他们的校长坐在一块石头上,望着山下的村子泪流满面。真的是时候该走了。

到了11月份他们终于下定了决心,对于一直焦虑担心的霍格来说,也算松了一口气。山丹在西北方700多公里的地方,他们到那的路程被大致分成两段。那儿一座古老的寺庙和其他一些建筑都很安全,兰州当地的官员也已经许可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