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当然不是动物行为的主流,竞争无时不在,竞争和合作有时可以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何时竞争,何时合作,取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但所有合作都是以确保个体更好地竞争为前提的。
比如老虎和狮子,是两类引人注目的大型肉食动物,但他们的捕食行为是不一样的。老虎是独行侠,自己打埋伏,然后自己享用猎物。当年武松如果不是酒壮了胆,肯定会被那只虎全数报销,其他老虎想吃武松的一只手只怕都难。就算是在母虎怀孕和生孩子期间,公虎也不会前来帮一点忙,它们依然自个儿吃自个儿的,毫无怜香惜玉之情。
而狮子则不然,这家伙虽然个儿大力猛,但却很懂得互相配合。它们一般是采取会攻合围的策略来捕杀食物的,母狮子也会受到很好的照顾。
并不能据此指责老虎的品质比狮子差多少,它们在自私层次上的水平是一致的。之所以表现不同,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生存策略不同。
老虎之所以单打独斗,是因为它们有单打独斗的本钱。它们往往生活在丛林中,身上的花纹与丛林中斑驳的树影非常一致,所以可以很好地埋伏下来。既然这样,它们很少需要长途奔袭追杀猎物,只需要等谁过来了,猛扑上去,张开大口,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如此一来,何必合作?搞不好还会闹矛盾,它们又不是没听过人类的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的传奇故事。
与老虎相辉映的是,鲨鱼也是一种孤独的杀手。
而狮子则是另一种情形。它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稀树草原上,树少草低,不容易藏身。埋伏的效果不好,所以身上也不需要什么花纹。无奈之下,只有下死力气撒开四脚奋力追杀猎物了,只是草原上的猎物们也都不是俗手,比如野牛、斑马和羚羊之类的,身架粗大跑步也快,轻易不能得手。在这种情况下,狮子们除了相互合作,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草原上就这样反复上演着壮怀激烈的围猎大戏。屏幕上荡气回肠令人热泪盈眶热血飞扬的强者之间的伟大友谊,背后隐藏的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绝对自私。这种自私的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它们每一个细胞中默默无语的基因。狮群围猎成功以后,并不会论功行赏。狮王可以不劳而获,母狮子则夫贵妻荣,也跟上享受一顿大餐。那些在沙场上奋力拼杀的战士只能分享最后的残羹冷饭,抢不到肉的可怜虫并有可能被悲惨地活活饿死。
也就是说,如果老虎到了狮子的环境,它们也会互相合作,这并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而是生存的需要。换句话说,因为自私,所以合作。
美丽可爱的鸟儿在华丽的外衣下也怀藏着一颗自私的心。它们之间的冲突无处不在,看似和谐的表面,实则是自私行为妥协的结果。山雀是夫唱妇随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们共同喂养子女,一家子看起来充满了动人的亲情。但仔细考察之下,则会看出潜在的问题:雄山雀在喂食中是很偏心的,它们对子女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看哪个孩子强壮就喂谁。一旦等到这些强壮的孩子身体长齐以后,雄山雀就不负责任地扔下所有未成年的孩子,断然离家出走,自己五湖四海地闯江湖玩去了。它在这个家里的任务也就此结束,雌鸟对此也只能洒两滴清泪、相忘于江湖而已。剩下来没长好的可怜的小鸟也就只能靠妈妈一人喂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