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见楼上大乱,悄悄在柜台里往王太守的账上猛写花账,春晓一打招呼,吓得掌柜的手一哆嗦,把帐划了一片。春晓向掌柜的问清附近的客店,出了第一楼。
眉清之人追出第一楼急叫;“仁兄,留步!”春晓转身见是二人道:“仁兄幸会,不知有何指教?”
“仁兄,高姓,可否到舍居一叙?”春晓急于离开,遂道“在下杜春晓,事有不巧,仁兄咱后会有期。”转身离开,眉清之人气歪了鼻子。
大街的拐角上,有一个老乞丐正靠在墙上,闭了眼晒太阳。春晓甩手给了一锭银子,拐过了墙角。老乞丐睁开眼刚要骂人,见怀中有一锭亮闪闪的大银子,喜笑颜开,立马奔街对面的饭馆。伙计见老乞丐进来,立马往外哄老乞丐,老乞丐一亮银子,伙计赶紧笑脸相迎。老乞丐坐下,要酒要菜喝了个大醉,出门骂人,被人一推,全吐了出来,把路边的狗也醉倒了。
春晓一路走,一路撒钱,把钱撒光,进了客店。第二天起来,赵法庆来见。春晓奇怪他如何找到自己,赵法庆说是从酒楼掌柜的口中知晓,并告诉春晓王太守有请。二人来到太守府,王太守陪着在厅房喝茶说话。王太守问春晓:“尊者,是专程来此还是路过此处?”春晓道:“本尊此次本是前去关山降福,路经此处。”王太守道:“尊者,斗胆问一句,您如何降福?可否在齐州降福?”
“本尊带有神赐的降福仙丹,化水播撒,即可降福消灾。降福皆看香火与诚心,吾观太守乃诚心之人,定有降福之缘。”王太守心里高兴,忙道:“尊者,能否赐小可一粒降福仙丹,我甘愿供奉香火。”
“对,尊者,我们甘愿供奉香火。”赵法庆也在一旁帮腔,“也罢,本尊见你乃诚心有缘之人,纳五两黄金香火,赐你一颗降福仙丹。”
王太守大喜,即刻命人拿来无两黄金,春晓取出一粒止咳化痰的药丹,交给王太守,“着锦囊,背阴处供奉,早晚敬香,即可早日降福。”王太守让人赶紧供上。中午又大宴春晓。赵法庆送春晓回到客店,赵法庆双膝跪倒,“上尊,小民愿出双倍的香火,恳请上尊也赐小民仙丹一颗,小民以后定当诚心供奉。”春晓道:“请起,仙丹非寻常之物,非诚心有缘之人不可得。”
“上尊,夜游神大人曾传信与我,这定是有缘之举,小民愿出三倍的香火。”
“既然如此,奔尊就赐你一颗。”赵法庆取出十五两金子,双手捧着一粒止咳化痰丹,欢天喜地的走了。从下午直至掌灯时分,来找春晓的人络绎不绝,春晓要去用饭,几人争先请客,直到夜深人静,春晓才得安闲,止咳化痰丹已用去大半,春晓点数竟得八十两金子,五百两银子,行囊甚是沉重。
第二天春晓早早离开客店,找地方将银子换成金子,吃饭时,又给了几个乞丐几锭银子,慢步出南门。晓行夜宿,这日春晓眼前出现一个大湖,放眼望去,远处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渔帆点点,极目远
眺,水天一色,没有尽头。
春晓沿着湖边大路前行,太阳落山时,听到前面树林处有人呼喊救命,春晓奔至近前,见有三个人躺着地上哼哼,其中一个头破血流,旁边倒着三辆江州推车。
见有人来,其中一人道:“壮士,有五六个贼人抢了我们的钱财,朝前面去了。”春晓丢下行囊挺刀急追。转过树林,有五六个人已上了停在湖边的二只小船,竹篙一点箭一般驶向湖心。
春晓无奈返回,给受伤的商贩上了点药,商贩哭诉,借了银子贩了点货,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把货换成银钱,不承想又被抢,连家都回不去了。春晓见三人可怜,掏出五十两银子让三人回家,三人千恩万谢,与春晓一同赶路。前面是一个大村庄,四人走在街上,街上不时有拿刀枪之人出现,春晓疑惑。
见到一家杨家老店,四人走了进去,客店住客寥寥无几,却摆着刀枪。点上饭菜,春晓问伙计缘由,掌柜的接话道:“客官有所不知,本庄名唤杨家庄,南面的大湖叫白洋湖,前几年一直平安无事,自打三年前来了一伙贼人,占了湖心的岛子,这周围的村子就没得安生,今日要钱,明日要粮,村民下湖捕鱼须得纳钱,还时常打劫过往的客商,现在生意都没得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