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钟离
钟离权也跟了上去,大约走了两.三里路,来到一栋豪华的大庄园前停下来,吐蕃和尚就对他说:“这里是东华先生生前住的地方,现在他已经得道成仙了,你可以暂时在这里休息一晚,明天再离开吧!”说完,和尚就离开了。钟离权不敢惊动他人,爬进墙内想找地方睡觉。可是听到屋子里有人说话的声音,于是就停下脚步靠近去听,是一个老人的声音。“这个吐蕃和尚真是多嘴,今天晚上我又有得忙啰!”话说完,这老人推门走出来,刚好看到钟离权。钟离权吓了一跳,老人大声对他说:“你不就是汉朝的大将军钟离权吗怎会跑到这里来呢”“是的,我是钟离权。”钟离权虽然大吃一惊,但还是老实回答了。“你能来到这里也算是缘分,这样好了,我看你长得非比寻常,就教你一些道法。”钟离权早就有离世求道的意念,如今听东华子一讲,竟然高兴的对仙人拜了又拜,说:“谢谢仙人,请受弟子一拜。”结果,只花了十天,钟离权就学会了长生不老的秘诀,学成之后,依依不舍的向仙人道别,但等他跨出庄园,再回头一看,只见遍地野草,什么都没有了。
回到中原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又遇到了华阳真人,而华阳真人也就是东华先生,除了正式收他为徒之外,并且传授他一些更高深的道法,又赐给他太乙刀圭和火符内丹。钟离权为朝廷立下很多汗马功劳,再加上晚年他对道法的着迷,于是辞官退隐,云游四海。最后,他终于在山东的崆峒山修练得道成仙了。钟离权当官时,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因为他是汉朝人,后代人为了纪念他,都尊称他为“汉钟离”。
张果老
张果老名果,因年岁大,故称张果老,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庆阳府志》、《正宁县志》都有记载:“张果老墓在县(罗川)东七十里。”“县东有洞,相传果老隐居炼丹处,故有墓在焉。”张果老墓,现在子午岭腹地西坡乡的碾盘山下。明左都御史景清曾赋诗《题真宁县境》云:“果老升仙遗墓存,蒙恬赐死故城荒。”
张果老的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在方技类载有《张果传》。史书称他久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自言生于尧时,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则天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山中。他常倒骑毛驴,行走如风,边走边看书,游遍名山大川。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张乞归恒州,明皇又遣使征召,闻旨而卒,开棺验之,竟是空棺,遂赐栖霞观祀之。张果老常执鱼鼓唱道情,所谓“鱼鼓频频有梵音”。成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日,八仙自西王母蟠桃会醉别而归,路经东海,但见白浪滔天,水势浩淼。吕洞宾首倡过海东游,不显仙家本事,须各投一物,乘之而过。众仙纷纷响应,各显神通。张果老则以纸驴投水而渡。所以人们把八仙所持物件葫芦、扇子、玉板、荷花、宝剑、箫管、花篮、鱼鼓(张果老用具)称“暗八仙”。
张果老道教八仙之一。亦作张果。据《唐书》记载,确有其人,本是民间的江湖术士,因民间相传逐为神仙。居山西中条山,自言生于尧时,有长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的丈夫)不时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则天也召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庙前装死,时值盛夏,不一会,他的身体腐烂发臭。武则天听后,只好作罢。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的山中再次见到他。
张果老
唐玄宗数次召见他,求长生不老之法。唐玄宗见到张果老老态龙钟。就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发疏齿落,老态龙钟”张果老说:“衰朽之岁,也没有什么道术可依慿,所以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实在令人羞愧。不过今天如果把这些疏发残齿拔去,不就可以长出新的出来吗”于是便在殿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玄宗有点害怕,忙叫人扶张果老去休息。一会而张果老回殿,果然容颜一新,青鬓皓齿。于是当时的达官贵人们都争相拜偈,求教返老还童的秘诀,但都被他拒绝了。
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猎,捕获一头大鹿,此鹿与寻常的鹿相比,稍有差异。厨师刚要开刀宰鹿,张果老看见了,就连忙阻止,说“这是仙鹿,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当初汉武帝狩猎时,我曾跟随其后,汉武帝虽然捕获了此鹿,但后来把它放生了。”玄宗说:“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时迁境异,你这么知道他就是你说的那头鹿呢”张果老说:“武帝放生时,用铜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标志。”于是玄宗命人查检。果然有一个二吋大小的铜牌,只是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玄宗又问:“汉武帝狩猎是哪年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张果老说:“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人核对,果然无误。
张果老回山后不久就仙逝了,唐玄宗为他建“栖霞观”。张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骑着一头白毛驴,日能行万里,当然这驴子也是一匹“神驴”,据说不骑的时候,就可以把牠折迭起来,放在皮囊里。
何仙姑道教八仙之一。其身世有多种说法。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皆有本地之何仙姑。然多传说为何氏女,途遇仙人,赐仙桃或仙枣食之,成仙,不知饥饿。能预知祸福,善轻身飞行。一说乃吕洞宾弟子。
何仙姑
何仙姑唐广州增城何泰之女。相传年十四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轻不死。景龙中白日飞升。世谓之何仙姑,俗传为八仙之一。关于她的故乡,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
另有一说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则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亲开豆腐坊,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为她盖了一座小楼,要她住在那里,人们常来这里请她算命。渐渐地,何秀姑的名字变成了何仙姑。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十六岁时梦见仙人教他:“吃云母粉,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宝九年,出现在麻姑坛中,站立在五朵云中,其后,又出现在广州的小石楼。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不机回合,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蓝采和编辑本段回目录蓝采和,
蓝采和
道教八仙之一。唐开元天宝时人。夏服絮衫,冬卧冰雪,常于长安市唱踏踏歌,歌词多神仙之意。有人孩童时见过他,及至年老再见,采和颜状如故,后于酒楼乘醉骑鹤而去。元人以此逸事,撰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
《仙佛奇踪》中:“蓝采和,不知那里人。经常穿着破烂的衣服,带着六吋的腰带,一只脚穿靴,一只脚赤足。夏天时在长衫内穿厚厚的内衣,冬天时躺在雪地中,呼出的气彷如蒸气一般。每次在大街中讨饭,手持大拍版,长三呎余。醉了就唱歌。老的小的都看他唱歌,唱时好像是发狂,但又不是。歌词随意而作,歌中充满了仙意,而且变幻莫测。把得到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就是掉了也不顾。有时赠与穷人家,有时花在酒肆中。周游天下,有人在孩童时见过他,至老后再见着他,蓝采和的容貌依旧。后来有人见他在壕梁酒楼上饮酒,听见有笙萧的声音,忽然乘着鹤而飞上天空,抛下靴子,衣衫,腰带,拍版,慢慢而升。
元剧《钟离权度蓝采和》则说蓝采和是艺名,真名叫许坚,在勾栏里唱杂剧,年五十时,做寿因不知犯了什么错,为官府扣打,后被钟离权度化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