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父母为什么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同别人家的孩子比
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我们很多做父母的都喜欢盯着孩子的缺点,放大孩子的缺点。多数父母的心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各方面都优秀。让孩子通过比较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够“知耻而后勇”,以此来激励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
以上是从我们主观积极的方面考虑的。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说,就是我们内心的消极因素,比如虚荣。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交圈里,无形中就会有攀比之心,比房、比车、比工作、比收入……其中比孩子是攀比中的“重量级”因素。如果谁家孩子如何如何优秀,做父母的比拥有百八十万还骄傲。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攀比心理,就会把这种攀比延伸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不争气就觉得很丢脸。殊不知,父母在社会生活中的这种焦虑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的父母,一般是因为自我欲求得不到满足所导致的,他们可能对生活、工作、家庭或者目前状况很不满意,从而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到自我价值感。最起码,优秀的孩子是自己教育好的结果,也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很多做父母的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了解和其他孩子横比的危害
遗憾的是,我们一般不会拿自己家孩子的优点去跟别人家孩子的缺点比,多数情况下都会拿自己家孩子的缺点比其他孩子的优点,甚至夸大自己孩子的缺点,神化其他孩子的优点。这样比较的结果,就会产生一种很奇特的效果:越是比较,我们内心越是痛苦;我们越是痛苦,越会加倍地指责孩子;越是指责孩子,孩子的毛病越是难以消除。仔细看,其实这是一种“负强化”的作用,孩子的缺点在我们反复的关注和提醒下,慢慢“固化”下来,形成了“顽疾”。
还有一种影响孩子一生的危害,横比的结果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年幼的孩子丧失安全感,他们会认为爸爸妈妈喜欢别人家的孩子,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慌。这会使孩子一生都生活在自卑和恐惧的阴影里,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更不容易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横比的危害会诱发竞争和嫉妒。竞争的实质是“零和”游戏,总归有一方输,一方赢,没有永远的赢家。更可怕的是嫉妒会让人不择手段地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比较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感。
◎端正态度,认识到孩子之间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质都是不同的。我们要认识并接受孩子之间的差异,眼睛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可以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引导孩子发扬自己的长处,帮助孩子取长补短。我们还要认识到差异不等于差距,孩子之间的差异只是个性形成的开始,这种差异更需要我们去保护。
如何才能做到不横比呢?
和其他孩子比较叫“横比”,和自己本身比较叫“纵比”。我们要改变策略,把“横比”变成“纵比”,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过去和现在比,现在和将来比。这样的比较会让孩子充满自信和希望,内心充满前进的动力。这是最好的比较。
特别提醒: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经常鼓励孩子,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强化孩子的优点,这样就会淡化孩子的缺点。我们要学会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不要将这种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让孩子在家庭中充当重要的角色,
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现代日本的父母已经懂得,在家庭中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或与他年龄相当的劳动任务。例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种方式,不但要倾听他的心声、感受,也要同他谈些自己的喜怒哀乐,当然内容应是孩子所能接受的。谈谈如何建设家庭的计划,在孩子大一些后,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讨家庭财政安排。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可以与父母彼此分忧。
——魏东《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6件事》
“儿子,洗完脚后袜子就泡在盆里,妈妈给你洗!”“宝宝,洗澡水放好了,出来洗澡吧!”“妞妞,吃完饭你可以跟小朋友到楼下玩,妈妈把地拖了!”“儿子,快起床,妈妈把饭做好了,吃了赶紧去上学!”……这样的话我们做父母的恐怕都不陌生,或多或少都对孩子说过。70后、80后的父母认为自己小时候吃了不少苦,说什么也要让孩子过上好日子。为此,我们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家务活儿,让孩子过得像“小公主”“小王子”一样。
我们来看一个六年级的女孩子亲身经历的事: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嘉嘉给客人倒水,结果把茶杯打碎了。她给客人切西瓜,又切了手指头。吃饭的时候,她给客人端菜,结果把菜撒在衣服上……一天里经历很多“无能”的事,她觉得自己很没用。晚上,客人走后,她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对自己很失望,她对自己的生活能力完全失去了信心。
我们不得不又提到石家庄台情感密码《我给儿子当孙子》这个节目,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人抨击电视台为提高收视率故意编造剧情,但一位网友的回帖很有意义:电视节目都是以提高收视率为主,但是这种现象还是值得反思的,我们家附近就有类似的人家,父亲去世,儿子、儿媳还有孙子都跟着母亲,全家人都靠着母亲的钱生活,儿子、儿媳都不出去工作,还有个小孩子养着……一些“啃老”族为什么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们对能否胜任工作没有一点儿自信心,更不相信自己能担起家庭的责任。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啃老”,其实深层的心理原因是对自己的家庭角色没有信心。
◎了解为什么孩子做事没有自信心
孩子的动手能力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显现出来。当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独立意识,他们很想自己动手,不要父母插手自己的事,经常会说“我自己”。这个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发展得非常快,很喜欢跟在妈妈的身后想帮妈妈做点儿事情。而我们通常认为孩子是故意“捣乱”,想办法把孩子打发走;或者等孩子做得不好,闯了“祸”,我们再训斥孩子一顿,或拿着孩子的“捣乱”行为到处宣扬。孩子是通过做事让自己独立,并培养自己在动手能力上的自信,这是孩子自然发展的规律。我们这样的做法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孩子这方面的自信就无法建立起来,并且错过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再培养孩子的这方面的自信就比较难了。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