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接受眼前的事物,不要一下子就让孩子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比如,在上面的第一个例子中,程程不敢上蹦蹦床,我们就要鼓励他先上去踩一踩。如果征得管理员的同意,我们可以陪孩子上去。当孩子认识到蹦蹦床没有什么可怕的,他就会勇敢、快乐地玩耍。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办法接受,我们也不要训斥孩子,而是要鼓励他:“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做到的。”我们绝对不能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的标签,这样,孩子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胆怯的阴影了。
对于孩子的表现,我们不要给予太多的表扬和批评。因为太多的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太多的表扬会让孩子很在意尝试的结果,怕失败之后得不到表扬。太多的批评会压制孩子的自主探索。这些都会让孩子不敢去尝试,不敢犯错误,不敢承担责任,不敢承担失败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而不是太在意结果。比如,在上面第二个例子中,妈妈要鼓励馨馨:“不要害怕演不好,只要能上去表演就是好样的。”孩子得到妈妈的支持后,就能战胜自己,克服恐惧心理。
特别提醒:
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是不一样的,每种气质都有它的优势和弱点。如果我们的孩子天生是属于内向型的,无论怎么激励都不会让他们变得勇敢,那么我们就要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性格气质,帮助他努力发扬这种气质的优势。这样就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培养孩子的包容特质,学会接受不同性格的人,这是孩子成功成才的基础。
适当“教训”一下凡事等你做的孩子
父母还应当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要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进而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做父母的只想让孩子生活舒适,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脚、动脑,那么父母就等于把孩子的手、脚、脑都束缚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什么事都不能做,也不会做。
——崔华芳《让孩子吃点苦:挫折教育的55个细节》
惠惠已经3岁零8个月了,还要每天黏着爸爸妈妈,连简单的事情都不会自己做,凡事都要爸爸妈妈帮她做。让爸爸喂饭,让妈妈帮着洗澡、洗脸,衣服也要爸爸妈妈帮着穿,鞋带要爸爸妈妈帮着系,头发要妈妈梳,走路要爸爸背……就连到了周末,她也要拖着爸爸妈妈陪她一起玩。惠惠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很忙,为了孩子,就会耽误其他事情;如果不替孩子做,惠惠就会又哭又闹。
看到惠惠例子的时候,我想到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名词:草莓族。
小柯,一个“80后”,从小就被母亲百般呵护。他高中喜欢文科,但父亲希望他读工科,为了讨好父亲,他只好顺从,在理工学院读工程专科。一年后,因为成绩差,想换科,在母亲的支持下换到了物理治疗科。毕业后服兵役,常常回家哭诉被上司和士兵欺负,母亲经常到军营兴师问罪。服完兵役后,他找了多份工作,都由于工资低、地位低、离家远等原因辞职不干,最后赋闲在家,靠父母养活着。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草莓族”多用来形容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像草莓一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却承受不了一点儿挫折,一碰即烂。不善于团队合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均较上一代差。开始投入职场的“草莓族”,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对工作往往没什么定性,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是更高的薪水,就会见异思迁。
◎了解孩子为什么成了“草莓族”
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小公主”,我们把孩子当做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生怕孩子有一点点的闪失,尽力保护孩子,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不满足。我们的过度娇惯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的心理,他们会把父母帮自己做事当做是理所应当。过度地保护和溺爱,让他们凡事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主,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和打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凡事找父母帮助解决。因为很多问题父母都帮助解决了,孩子就没有机会碰上困难;没有克服困难的经验,所以一遇到问题自然会想到逃避,又把父母搬出来帮忙解决。长此以往,孩子离开父母就没有办法生活。
“草莓族”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因为父母总是做“空降部队”,孩子一有压力就立刻接管,孩子一有问题,就立刻出现帮孩子摆平。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越来越丧失抗压力。
在“草莓族”的心里,有很多假想敌,总是觉得别人会欺负他,常常以受害者自居,以此来博得父母的同情和关注,更有理由躲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之下。
◎适当“教训”一下凡事等你做的孩子
在很多个章节中,我们都提到父母要放手,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在这里,我们依然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要明白,我们对孩子的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其实正说明我们的内心还没有足够地成长起来。因为我们担心如果不这么做,孩子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或危险,会给我们造成很多的麻烦。我们可以这样说,溺爱不是爱孩子,是爱我们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爱自己。
对于等我们帮他们做事的孩子,我们要适当“教训”一下。如何“教训”,就是我们要狠下心,不替孩子去做,让他们自己承担不做事的后果。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妈妈不替惠惠穿衣服、梳头,如果她自己做不好,到了时间,我们就可以让孩子衣衫不整、头发不梳地去幼儿园,后果由她自己来承担;爸爸不要喂她吃饭,如果惠惠不吃,那就让她饿一顿,让她尝尝挨饿的滋味是有好处的;平时,爸爸也不要答应惠惠的要求背她走路,如果她不走,就告诉她:“如果你不走,爸爸妈妈还有事,没有时间等你,你可以自己走回家。”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会用哭闹来要挟,但只要忍住不回头,通常孩子会自己跑上来的。
诸如此类事情,我们都可以适当“教训”一下孩子,让孩子慢慢摆脱依赖的个性,学会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特别提醒:
依赖心理强的孩子多数都懒惰,在适当“惩罚”孩子之后,我们要让他们在家务劳动中克服“懒惰”心理。可以让孩子做洗碗、洗菜、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活儿。这样既解放了父母,又可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更有责任感。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