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先找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给他们一个题目,让他们去创造。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动手拆东西,有的孩子喜欢组装玩具,有的孩子喜欢玩泥巴……比如,有个孩子喜欢画画,经常拿着彩笔在家里白色墙上涂画。妈妈并没有狠狠地训斥他,而是给孩子画出一块墙壁,让孩子自由地画,并告诉孩子,希望他能把这块墙好好利用起来,画出赏心悦目的画。孩子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很细心地画,最后这块墙成了家里最漂亮的彩绘墙。孩子的美术天赋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们可以在平时引导孩子给一个问题寻找多种答案,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比如,我们看到下雨了,可以问孩子,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什么坏处;看到大树,就可以引导孩子说,树木对我们有哪些帮助;等等。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这是创新性思维的基本训练。
特别提醒:
对于3岁孩子的创造力,哪怕是具有破坏性的,我们也要耐心引导,切忌训斥打压孩子,这样会遏制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的异想天开,给孩子的天马行空创造一个充足的空间和时间。
给孩子工作,让他自己去完成
从小教育,培养自立,逐渐放手。我们教育的宗旨不是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重要的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成功地立身社会。也就是说,不管孩子上不上得了好学校,这些培养教育对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工作、为人处世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孩子如果瞄准了修身做人、立身社会这个终极目标,“上名校”这个初级目标往往也可能顺便达到。因为,上名校毕竟也是为了成功地立身社会。我们认为教育孩子的目光不宜太过实惠,目标不宜太过功利。
——郝晋《让孩子自己去打拼》
近些年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啃老族。
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啃老族,也称“吃老族”或“傍老族”,或者“尼特族”,尼特族是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currentlyengagedinemployment,educationor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地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
“啃老族”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是年龄在23~30岁,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琼琼是典型的“啃老族”,她平时的生活就是睡觉、上网、出门逛街、和朋友聚会。父母不仅要供养女儿的日常开销,每月还要替她还透支的信用卡。本来琼琼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外企上班,但工作没半年,因为单位经常加班,她觉得不习惯就辞职不干了。之后她又找过好几个工作,总是因为公司管理太严、薪水少、同事难相处等理由辞职了。如今,琼琼干脆不去工作,在家当起了“啃老族”。
据重庆一家报社的记者调查发现,截至2004年,重庆就有“啃老族”5万人左右。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了解孩子不愿工作背后的原因
大多数“啃老族”的存在,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过于溺爱和呵护,使孩子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思想,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养成了怕苦怕累、懒惰、经不起挫折和只肯接受不肯付出的习惯。因此,长大之后,因为工作上的一点点挫折就选择逃避应对,干脆辞职不干回家靠父母养活。
幼教专家认为,父母对6岁以下孩子不当的教育方式,是导致他们成年后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父母过度保护。三四岁的孩子独立意识很强,但是我们怕孩子受伤或者做不好给自己添乱,不让孩子做简单的工作,甚至孩子到了四五岁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更不用说做简单的家务。父母的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养成,使孩子形成懒惰、依赖的性格。另一方面,当孩子自己尝试做事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失误,父母不是耐心提醒、纠正,而是对孩子大声斥责,干涉、制止孩子的行为,这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都是一种打击,很可能让孩子形成遇事逃避、退缩的个性。
学前教育理论中提到,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素质在6岁以前基本定型,如果儿童6岁以前养成过多依赖父母的习惯,那么以后再培养他独立、自信、顽强的品格就会相当困难。
◎给孩子一些工作,让他自己去完成
“啃老族”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为我们没有让孩子真正地“断奶”。为了能让孩子及早地自立自强,我们有必要放手让他们去做事,给他们一些工作,让他们独立去完成。
3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很喜欢做一些“我自己”做的事情,我们就要根据孩子这个特点,给他们安排一些工作或任务。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洗自己的衣服,比如袜子、内裤之类的小衣服;也可以让他整理自己的房间;或者在妈妈做饭的时候,帮助洗菜;吃完饭收拾碗筷洗碗;等等。我们要告诉孩子:“这是你的工作,你先看妈妈怎么做,然后你自己完成。”然后,我们就要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容忍孩子犯洗不干净袜子、整理不好房间、摔碎了盘子之类的小错误,及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但不要帮他们去做,让孩子独立去完成。
如果是男孩子,为了让他们更独立,更有责任感,爸爸可以在出差的时候告诉孩子:“爸爸出差了,以后,妈妈就由你来照顾了。”妈妈也要学会适当示弱,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一些工作,比如晚上检查房门、窗户有没有关好等适合男孩子做的事情。
我们把孩子当大人看,孩子就会做出大人的事给我们看。
特别提醒:
3岁左右的孩子刚刚学习自己做事情,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从学着做到会做,从动作慢到动作快,从做不好到做得好,千万不要着急插手替孩子做,因为这个过程锻炼了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