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天险娄山关,向为兵家必争之地。而娄山关之险,尤以北面为最。北面山峰,陡然而起,直插天穹,飞鸟难越。自山麓至山顶,关隘要塞,中通一线,笔直而上。寨栅十三道,依势分布,严整肃然,一夫当关,万夫莫过。
播州杨氏,世袭统治播州八百余年,代有才人,无不以娄山关为播州根本,着意打造关隘,十三道寨栅,逐年更新加固,皆与坚垒城门无二,岂能轻易得破。更兼曲径复杂,内里巧设机关,布置强弓硬弩,擂木炮石,不知变化,一旦误入,木石横飞,箭如雨下,声震数里,逾时不息。如今播州杨氏,与朱明王朝势不两立,更是以重兵镇守,蓄势以待,岂能轻易得手。
说话间,张烛已率领本部三千兵马,到了娄山关前。他将三千兵马,距第一道寨栅一箭之地,严阵列队,然后一马当先,立于阵前,大声向关上播州守军喊道:“我乃北路平播先锋副将张烛,奉命前来攻关。你等叛逆朝廷,罪不可赦,赶快开关投降,张爷爷还可放你等一条生路。要是让张爷爷杀进关来,你等便只有跪地求饶。但是,到那时,张爷爷也饶你等不得了。”
张烛如此喊罢,便让身后三千士兵,擂动大鼓,一起呐喊助威。顿时,娄山关前,一片喊声,惊天动地。
但是,无论张烛与三千士兵怎样大声喊叫,娄山关上始终紧闭寨门,声息全无。待得几番喊叫之后,张烛见播州兵马仍无动静,他也然沉不住气,遂命令数十士兵,抬上大木,准备攻击寨门。待得众士兵准备已定,他发一声喊,双腿一紧,便不顾一切,身先士卒,催马向第一道寨门猛冲过去。而就在此时,寨门突然洞开,万箭齐发,疾如骤雨,只可叹张烛及数百名率先冲进寨门的士兵,还未待明白过来,无有寸功,便中箭毙命,无一生还。后面一众将士见了,早就惊破胆魂。主将既死,谁还肯舍命向前,发一声喊,便有如潮水一般,向后退去,只怕跑得慢了,把一条性命丢在娄山关,成了孤魂野鬼。
娄山关上播州守军,眼见攻关官兵溃退下去,却无一人冲出寨门追击。仅仅瞬间,寨门依旧紧紧关闭,余外再无一点动静。
张烛无功罹难,本部兵马溃退下去,刘綎闻报,急令副将收拾张烛残部,紧闭营门,多设强弓硬弩,以防播州兵马趁势冲击大营。并且严令各营将士,不奉他命令,均不得迈出大营一步,违令者定斩不赦。
诸事安排妥善,刘綎独坐中军帐中,紧锁双眉,一筹莫展。即便他身经百战,生生杀杀,早已经看惯了,但是,未见敌军虚实,先折大将,还是不免伤感,为张烛惋惜。自言说道,张将军如此英勇,未见寸功,便死于非命,可钦可叹。又说道,似此天险,纵然有数万之众,又如之奈何。
一连数日,刘綎皆按兵不动,既不能进,也不能退。终日独坐帐中,苦思破关之策。但是,纵然他智谋过人,勇贯三军,而面对如此险关要隘,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计将安出。便只有望着莽莽雄关,慨叹不已。一众将士有张烛之鉴,也不敢轻易言战。
刘綎费尽心机,思索数日,仍无一计,心里也不免焦躁。这一日,他在中军帐中,忽然感到心血来潮,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在帐中来来去去,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心烦意乱,不知所措,无奈之下,便谓自己说道,如此冥思苦想,不得一计,何不如出去走走,让心思安定下来,慢慢再图良策。他是主帅,在此紧要关头,要是一旦把持不住自己,乱了方寸,结果就不堪设想了。他无论如何,也得先镇定下来,不能乱了心思。
刘綎打定主意之后,便带上亲兵随从,出营策马扬鞭,顺着红花园西侧一条山道,一直往无名山岗上走去。
说时迟,那时快,刘綎与一众亲兵随从,无需多少时刻,便已到得山岗梁子上了。他站在山岗梁子上,放眼四顾,莽莽群山,渺渺无际,浩如烟海;峰峦如聚,如潮如涌,直奔眼底。纵然他南征北战,也不知到过多少地方,见识过多少名山,但是,似大娄山这样气势磅礴,远接天际,直让人看得心胸振荡,豪情顿发的雄山峻岭,也难得见上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