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30年间,通用汽车的经营理念已落入窠臼,即理性分析的力量可以解决所有业务问题并能通过制定可行的战略赢得成功。这一理念绝不仅限于通用汽车或整个汽车行业:它见证了许多标志性的美国工商界企业的衰落与最终倒闭,许多家喻户晓的公司要么破产,要么被收购或缩回自己先前的影子之下。
有人可能会说“是工会,是工会毁了它”,其他人会说,“是政府的干预和调控毁了它”。正如我所言,这两种说法各有其道理。但是,和我们一样,许多其他行业的制造商和贸易商也需要与强大的工会打交道,也处于政府设立的管制网络之中,这些都令它们对美国的环境羡慕不已,而这些外国公司无论是否身处汽车行业,都设法活了下来,并且许多公司在自己的所有业务上都力求卓越。他们在美国向心甘情愿的老百姓出售高价产品,而且老百姓认为这些外国产品更优秀。
沃伦·巴菲特是一位反对偶像崇拜的亿万富翁,他曾经说过:“如果我的智商有160,那么我会卖掉40个点。”这看似是一个奇怪的说法,因为说这话的人,是全世界最精明也是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但根据我从业45年来的个人观察,我认为像往常一样,巴菲特先生说对了一些事情。
美国商业,尤其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已经变成英国人的那句口头禅,“未免太卖弄聪明了。”
大多数情况下,问题在于,刻意地对原本非常简单的任务进行理性探究:打造并向公众出售有意义、优越的产品或服务。这并非什么难事。你只需设计、生产、销售、收款,然后再投资。幸运的话,部分收益可以用来回报股东。有些人负责记账,有些人负责招聘有能力胜任的员工并向他们支付有竞争力的薪水。几十年来,全美的商学院已经教授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直到他们发现我称之为“学术自卑”的这个东西。
坦率地讲,在学术环境中,“硬”科学占主导地位,物理学家正在突破已知的界限,探寻难以捉摸的“上帝粒子”;与此同时,化学家正在使用更加先进的手段,解释构成世间万物物质的复杂性,但是商学院教授却得不到任何尊重!未曾有“商学院研究院”“打破会计界限”(即使许多企业最近进行了尝试)。在设计、顾客满意、品质或高效运作的人事部门等方面,没有任何神秘或艰涩的东西。大部分商业教育者就像艺术画廊里的保洁人员:必不可少?是的,但绝不是主要的看点。如何跳出这些非智力的阴影,如何赢得“真正的”学术界的尊重呢?
在“二战”结束后,答案揭晓了。当时,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后来成为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和他的“神童们”同为国防部实践计算优化的概念而名噪一时。数学建模、二次规划、动态规划、博弈论以及更多的理论被用来改善物流等,从整体上整顿了相对混乱的环境。(当然,这里并没有“最终顾客”。)
商学院一哄而上,狼吞虎咽,并将其占为己有。校园里不再有自卑情结。我们现在科学了!我们使用数学、生成“优选模型”并用计算机来运行最好的模型。不久,硕士和博士论文就开始充斥着数学公式,一种缜密的术语也诞生了,给这一切罩上一层知识界尊崇的虚假光泽。
只有智力超群的学生才能完全理解这一切(“制定预算,并算出我们需要多少个更好的小部件?”),并且只有极少的学生能够真正地推动“作为科学的商业”这门艺术的发展。他们是尖子生,能脱口而出这样一堆话语,比如“我们需要获取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准备一套合适的替代方案,就未来可能出现的情景对这些方案进行权衡,然后针对每种方案为下游分支进行压力测试”。谁会不想雇用这些妙语连篇、出口成章的学生呢?
就这样,美国商界变成了积累智商的行业。如果你不够优秀、没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且gpa(平均学分绩点)低于3.5的话,谢谢你,我们对你不感兴趣。
在大部分职业生涯中,我目睹过这些聪颖、擅长分析、冷静、由数据驱动的天才对我们国家工商业的所作所为。通过对“获胜战略”和精心设计的“使命、价值与目标”宣言的不懈追求—顺便说一句,这些耗费了大量无附加价值的时间—现代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以“简化”为由,拒绝接受明显的事实,却相信精心制作的替代方案规划和“探勘井”会提供更好(即使不符合逻辑)的解决办法。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