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也是如此。
北地本来就是齐浩然兄弟的根据地,去年他们又收回了失土,齐浩然又是前锋,又是大将军,因此他在北地的声望也不低。
一时间,大齐流行起供奉齐浩然的长生牌位来了,普通百姓家谁家要是不供一个反倒会被人歧视一般。
齐浩然在路上一开始还不知道这件事,直到有一天借宿农家,无意中在大堂里看到了自己的长生牌位,齐浩然又是感慨又是得意的对穆扬灵道:“有此成就,此生足矣!”
穆扬灵也很为此自豪。
但朝臣们的理解显然和俩人不一样。
他们第一想到的就是,他们总算是找到机会挑拨皇上和荣亲王的关系了。
于是,齐修远每天收到的折子,见到的臣子有将近一半都在暗示他,全大齐每一个百姓都只知荣亲王,而不知皇上,试问,这大齐是荣亲王的天下,还是皇上的天下?
与此同时,前两日才压下的荣亲王差点逼死刑部侍郎的流言又开始在京城热闹起来。
就连窝在工部专心研究水利的穆博文都听到了流言。
他不由去找范子衿,范子衿正在为这两件事焦头烂额,第一件他无能为力,有些话他不能说,也不能插手,否则只会起到反效果,只希望表哥能自己想明白,心里不要有疙瘩。
至于第二件,范子衿头疼的是许多朝臣都在其中推波助澜,就算他以安郡王府的权势压人也没能把消息压下去。
穆博文闻言,沉默片刻后道:“范大哥,这流言之事交由我处理吧。”
“你?”范子衿怀疑的看向他。
穆博文就微微笑道:“其实这也是凑巧,我姐姐帮我求圣上要了个旨意,允我可在六部中查找非机密文件,而在吏部时我曾看到前朝一些官员的履历,还帮吏部的官员整理过。我发现前朝官员自尽的比例比较他朝要高得多。”
范子衿挑眉的看向他。
穆博文继续微笑道:“我小时候受了打击就哭,我姐就骂我说‘连这么小的打击都承受不住,以后长大了能做成什么事?更遑论当官了。’由此可见当官是需要很强的承受力的,显然,蓝侍郎的承受力并不怎么样。”
范子衿沉默,片刻后道:“如今我才算觉得你是你姐姐的弟弟。”
范子衿道:“你既然想去做,那就去吧。”
穆博文当即回家,先是写了封关于选拨官员的疏议上去,然后再写一篇加强官员承受力及选拔合适官员的文章,前者递到了吏部,后者送去了时报报馆。
林维德与穆扬灵算得上是忘年交,他与穆博文也见过两次面,他给他的印象就是温文尔雅,与精明强干的穆扬灵很不像。
若是他们不说,没人会联想到他们是姐弟。
而穆博文进京后也的确很安静,安静得简直不像是荣亲王的小舅子。
作为荣亲王的小舅子,穆博文自然是受到大家极大的关注的,但除了他与荣亲王府关系不错外,就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了。
因为穆博文太低调了,除了一开始住在荣亲王府引人注目外,之后整个人好像都隐藏起来一样。
他和他姐姐荣亲王妃一样不爱交际,大家拉他去喝酒没兴趣,拉他去逛青楼也没兴趣,每日就是去松山书院或是六部查阅资料,不然就是跑到河边发呆,简直呆得不要不要的。
要不是他隔三差五的要去王府看一看自个的姐姐,荣亲王妃也经常的接他的妻儿去王府里玩,京城里那些讨厌齐浩然的人早对他伸手了。
林维德一直觉得穆博文就是个温和的书生,可现在看来这人身上的爪牙也很利,只是平时收起来罢了。
他对穆扬灵挺有好感,加上穆博文的文章不仅写得好,立意也好,更要紧的是能拉起他的共鸣,这样的文章不发出去简直是对不起自己。
于是,穆博文的文章在第二天清晨就见报了,而与此同时,被迫离京的齐浩然一家也开始了给朝臣们找麻烦的旅程,属于他们的反击才刚刚展开。
第1284章反击(2)
先是穆博文的上书和文章暗讽蓝侍郎能力不足为官,自身承受力差要自尽却要怪在齐浩然身上,成功将话题从齐浩然身上移开。
朝臣们刚要应对,齐修远就动作迅速的撤了蓝侍郎的官职,还让吏部对他重新考核,虽然没明说,但却是认同了穆博文的观点。
于是第二天,有一老人到大理寺击鼓鸣冤,说荣亲王齐浩然在去年的对金大战中吃空饷,贪污将士粮饷被其子察觉,其子被推到前线阵亡,现他手上有齐浩然吃空饷和贪污将士粮饷的罪证。
朝臣立刻上折请皇上让荣亲王回京对质分辨。
齐修远翻看大理寺呈报上来的罪证,冷笑道:“不过是两封信,连账册都没有,算什么罪证?着大理寺彻查,荣亲王上折自辩。”
也就是说荣亲王不用回京。
底下的几位大臣相视一眼,心中都微沉。
齐浩然在京中虽然会给他们挡道,但还在眼皮子底下,对方做什么他们都能很快做出应对,但此时人跑出京城,他们不管是监视他,还是对付他都不太方便,就好似隔山打牛一般,不管他们使多少劲儿都到不了对方身上。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