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浩然神秘的一笑,低声道:“你当大哥傻的?他早料到了,当初颁布诏书的时候就明言,分下去的永业田十年内不能买卖,你们只一心去看那永业田的数量了,却没留意到这后一句话。秋收前,朝廷必定还要核准一次,到时候买卖的永业田都必须归原主。”
穆扬灵瞪大了眼睛,“那买地的人不是吃大亏了?”
“算不了多吃亏,”齐浩然解释道:“到时候由朝廷出钱赎买,念是第一次,只罚双方售价的三分之一,到时候由双方平分,出不起钱的可赊欠到明年夏收或冬收,以粮食抵押,若是犯第二次,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买卖的永业田收归朝廷,朝廷不会再出赎买银子,也不会归还卖方。”
所以人只有一次犯错的机会。
“这是子衿和荣大哥私底下商量好的,大哥同意了,只等秋耕前核准田地的机会,你先别与外人说。”
意思是自己人可以提醒一二。
穆扬灵却没听出来,连连点头道:“放心吧,我一定不和别人说,这个法子也挺不错的,能够遏制住土地集中的趋势,至少十年内是不用担心的。”
“本来大哥还想下令永业田永远不得买卖呢,但想到这个政令必定有许多人反对,就暂时改成了十年,以后必定还会有其他的政策的,对了,你商队到哪儿了?大哥现在就眼巴巴的看着你的商队了。”
穆扬灵笑道:“放心吧,他们传回信来,再过几天就到了。”
所有人都盯着穆扬灵的商队,所以她的车队才一进城,大家就全都看见了。
看到十八辆车浩浩荡荡的进城,暗中盯着的人面皮抽紧,要是十八辆车全都是玉米种子,那意味着临安城附近三府的百姓都可以种上这东西。
几家粮商不得不聚在一起商量,第二天,不少粮铺开始高价售卖玉米种子。
但少有人去买。
因为大家都盯着丰收粮铺,这一个多月来,丰收粮铺每日开张,店里的伙计都要说一次,今夏丰收粮铺将会出售玉米,小麦,稻子等各类种子,其中玉米种子被着重点出来,只需要十二文钱。
那些粮铺开价半钱银子一斤,百姓们只回以“呵呵“一笑,开玩笑吧,就算玉米高产,也没有到半钱银子一斤的地步,如果没有丰收粮铺在前,那些没有门路的中小地主们或许会掏那个钱,现在,就连那些有钱人都不去那些粮铺里买种子了,而是专等丰收粮铺摆出玉米种子。
第592章分封(上)
丰收粮铺将玉米种子摆上,价钱只十二文,出得起钱的就拿钱买,出不起的就先赊欠,与丰收粮铺签订合约。
但要购买种子,须得出示地契和户籍,照地契的数额来买种子,每户最多不能超过二十亩。
农村依然盛行大家族,几代人住在一起不分家,可谓一个大家,为了买种子,不少人家都开始分家变成小家,拿着户籍和地契去买种子。
等到临安城这边的粮铺做熟,制度渐趋完善后,穆扬灵就让人在绍兴府隆兴府等地开分号,几乎是一个府一个粮铺,而据第一个商队到来后,几乎每隔三天穆扬灵的商队就回城一次,每一次运回来的粮种都不少于十五车。
连穆扬灵都不由咋舌,“大哥这是囤积了多少种子啊。”
齐浩然得意洋洋的道:“这是去年备下的,就等着我们打下大周后用上,本来是想由朝廷出面分发粮种的,但弊端太多,又怕那些官员是士绅相勾结故意将种子弄坏,反正你也要开粮铺,便宜你了。”
穆扬灵哼了一声道:“我可是付了钱的。”
齐浩然砸吧砸吧嘴,道:“就是还没给。”
穆扬灵就冲他飞过去一脚,齐浩然忙跳着躲开。
种子的钱穆扬灵只付了三分之二,剩下的还要留作应急,因此只能暂时赊欠。
“穆氏这是打算让长江以南遍地种上玉米吗?”一个老士绅生气的道:“玉米只是外来的粗粮,怎能比得上小麦和水稻?大将军真是糊涂!”
话说得冠冕堂皇,但谁都知道是因穆扬灵侵害了他们的权益,他们才如此恼怒的。
玉米的确不能取代小麦和水稻,但在这乱世之中,它却可以暂时让百姓渡过难关,先活下来。
其他粮商见穆扬灵一副恨不得将粮铺开遍大江南北的架势,不得不降下玉米种子的价钱,与此同时,大家也看明白了,穆扬灵一人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种子,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齐修远在背后撑腰。
就在这副热闹中,江南的夏收结束,也到了齐修远正式登基的时候。
六月十八号这天,齐修远正式班诏,国号定为大齐,年号为太康,今年就为太康元年,着令各地政府安抚流民,就地安置,当地容量过多的可迁徙安置,又下诏免税三年,各地交错开。
等齐修远登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封功臣。
齐浩然被封为荣郡王,荣轩为卫国公,范子衿为安国公,其他功臣暂且不提,连穆石也得封二品将军。
封赏的诏书一下,文臣这边意见多多,齐浩然和荣轩可以不提,但范子衿凭什么?
但武将这边却很满意,对范子衿得封也没意见,面对文臣的诘问,齐修远直接点了武将回答。
武将鄙视的看着他们道:“齐家军军饷粮草全由安国公供给调配,别说只是国公,就是郡王也当得的。”
文臣们皆一惊,回头去看范思文。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