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起到道德表率作用不论是好的榜样还是坏的榜样,都会被孩子模仿。在最初的几年中,孩子们完全依靠他们的照料者向他们展示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加以吸收,因而你的各种准则会变成他们的准则。对于各种行为的对与错,他们无法作出独立的判断,即使你做了一件你告诉过他是错误的事情,比如你殴打了别人,孩子们也会认为你做得对,挨打的那个人该打。只要他们耳闻目睹父母做出了某个行为,那么这个行为肯定就是正确的,他们把这个行为当做值得模仿的东西存储在了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大脑中。
在6~7岁以后,孩子开始去判断哪些榜样是值得模仿并融入到自己的个性中去的,哪些是对他有害的、应该加以抛弃的。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的学前阶段让他们充分浸润在各种健康的榜样当中,从而使他们能够辨别以后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榜样。
为孩子做出健康的表率并不意味着你要成为完美的父母;每个人都有吹胡子瞪眼睛发脾气的时候。将成为孩子本性的一部分的,是你的整体行为模式,而不是偶尔的失误。当孩子看见你做了错事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把这种情形转变为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机会。如果你大发雷霆、破口大骂,你的配偶和孩子会受到惊吓和伤害。与其这么愤怒地暴跳如雷,不如坐下来,做个深呼吸,然后对他们说你那样发火、骂人是不对的。你要让孩子学会的是:是的,人人都会犯错误,但是人在犯了错误之后有责任去纠正错误。
你通过自己生活的方式来为孩子作出生活的榜样。孩子所看到的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究竟父母对他们自己所说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是认真的。孩子们对于虚伪是十分敏感的。如果你言行不一,孩子就会知道用不着认真地对待你。即使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会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留下印象。例如,孩子看到了一个88公里/小时的限速标志,却瞥见你的速度表上显示着95公里/小时。这让孩子困惑不解,不知道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这里涉及的是情境伦理,判断的根据并不是对和错,而是怎么做方便、有利。你的孩子看到你日常在家里是怎样生活的,他就会养成与你一样的生活方式。不论你为孩子做出的榜样有没有价值,孩子都会受到你的鼓励,照着你的样子去做。
除了要在家里为孩子作出健康的表率之外,你还应该滤除那些会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不健康榜样的各种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影响可能来自于临时代替你照料孩子的人、邻居、幼儿园教师、年龄比较大的孩子以及电视。在过去,孩子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大都来自同一个大家族,但是在当今这个流动性很大的社会中,孩子往往会有相当多的、形式各异的榜样。你应该使这些榜样能够为你带来便利,让孩子浸润在那些对孩子具有重要意义的、能为孩子提供健康榜样的人们所营造的环境当中,从而让不健康的信息在孩子的头脑中没有容身之地。
教育孩子进行道德思考家庭生活的各种家常琐事都为你提供了向孩子讲述如何进行道德推理的良机,你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西尔斯经典链接:为孩子树立正面的行为榜样
我们强调榜样是影响孩子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父母必须意识到从电视上看到的负面行为(比如愤怒和暴力)比起正面行为(比如,待人和善)来,更容易为孩子所模仿。正面的行为模仿起来往往比较困难,因为这样的行为做起来需要有一定的成熟度和自我控制能力。这种正面的榜样需要重复多次才能进入孩子们的心灵。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只看过“一点点”电视里的谋杀镜头、或只看过“很少的”暴力电影而产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即使你十分谨慎小心,你也控制不了进入孩子头脑中的所有东西。为了防止各种各样的消极印象溜进孩子们的头脑,你应该用正面的行为榜样来充实他们。
此外,还应该十分警惕防止我们所谓的“立即回放”。孩子正在发育的头脑就像一个巨大的影像资料库,为了以后用得着的时候能检索出来,他把他所看到的一切都储存起来。如果孩子反复地看到暴力场面的镜头,那么在他的“头脑资料库”中,暴力主题就占据了大量的存放空间。于是,多年以后当他遇到了类似的情境时,比如与别人争夺一个女朋友时,这个十多岁或者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就会在头脑里“回放”起他大脑影像资料库中存放着的类似场面:他开枪打死了那个抢走了自己女朋友的人。我们倾向于认为罪犯突然间失去理智(或者可以说是“暂时地精神失常”)、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只不过是出于条件反射地重演了他们潜意识里已经预演过的行为而已。
一天,我看见邻居两个8岁大的男孩躲在一座小山的半山腰上,准备把装了水的气球扔到下面经过的汽车上去。在他们的恶作剧开始之前,我逮住了他们,和其中的一个男孩进行了下面的交谈:
“贾森,如果装了水的气球打到了汽车,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水会溅满整个汽车。”贾森回答道。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是那个司机。你认为他会有什么感觉呢?”
“我不知道。”贾森嘟囔着说。
“你觉得他会受到惊吓吗?”我继续问他。
“是的,我想会的。”贾森承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