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回应是婴儿自我意识建立的关键婴儿发出一个信号,例如,哭闹着要吃奶或者要求得到安慰,妈妈立刻作出了回应,而且妈妈的回应是和往常相一致的。随着这样的信号——回应模式在第一年中数千次地重复,宝宝明白了他发出信号是有意义的:“有人在听着我,因此我是有价值的。”这样,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就形成了。
当然,你不可能一直做到对宝宝的要求立刻就作出回应,而且对宝宝的回应也不可能每次都是一致的。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宝宝会识别出父母的主要养育风格,并且对此形成印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学会处理那些有利于他健康成长的挫折对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样的挫折将教会她如何去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你要与他在一起,让他知道你随时准备帮助他,有了这样的信息,宝宝就会建立起他的自我意识。
依附性养育培育了自信心的建立,这能够给高需求宝宝带来特别的好处。由于高需求的宝宝们有着各种强烈的需要,因此他们得到消极回应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依附性养育在与宝宝连结紧密的父母和高需求宝宝之间产生出了相互敏感,那么宝宝就能学会用一种满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在养育中能得到充分的回应,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宝宝知道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期待。他感到自己掌握着周围环境的控制权。与之相反,与父母关系疏远的宝宝会感到困惑。如果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的信号得不到回应,他就有可能感到那些信号根本就不值得发出。这就让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没有价值。我受着别人的摆布,我做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动心。”
西尔斯经典语录
作为孩子的管教者,你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积极的、正面的自我形象,促使这样的自我形象不断地成长壮大,从而使孩子有能力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同时能够享受生活的快乐。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的孩子将面临许多积极的影响(建设者)以及许多消极的影响(破坏者)。你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去接受建设者的积极影响,克服破坏者的干扰。
由于在最初的两年里大脑发育十分迅速,所以我们十分强调早期照料的重要性。正是在这个时期孩子形成了联想模式——即事物作用方式的心理模型。正在成长中的头脑就好比是一个存放文档的抽屉,在每一份文档中都有着一幅关于某个信号与对应的期望回应相关联的心理图像。在进行了一次交流之后,头脑就把交流中发生的一切存储成为一幅心理图像。举例来说,宝宝举起了他的双臂,大人对他作出回应、把他抱了起来。多次的重复加深了婴儿头脑中的这些模式,最终,情绪(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就与这些模式关联起来了。一个装满了各种大体上是积极的情感和心理图像的文档抽屉使孩子产生了“情况良好”的自我感觉,幸福感就会成为宝宝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对于那些习惯于从依附性养育中得到幸福感的婴儿来说,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会努力地保持这种感觉。由于他们在感觉愉快、自信方面有了许多实际的体验,因此即使有了短暂的中断,过后他们仍然能够重新找回这种良好感觉。这些心里感到安全、踏实的人能够比较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因为在幸福感受到损害之后,他们的心里有着把它重新修复起来的强烈愿望,幸福感已经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也许会遭受到严重的失败,但他们总是能摆脱挫败,又重新站起来。对于那些存在着生理缺陷或者生来就天分比较差的孩子来说,上述的这个道理是特别适用的。那些没有早期幸福感的孩子会努力地挣扎着去寻找这种幸福感,但是由于他们不知道幸福是怎样的感觉,因此他们并不能确定要寻找的到底是什么。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在幼年时期受到了依附性养育的宝宝,尽管由于家庭问题而经历了动荡的童年时代,但依然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随时开始建立亲密关系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如果我没有完全地实行那些依附性养育方式的话,那会有什么结果呢?”不必对自己太苛求。婴儿是有弹性的,而且在任何时候开始树立孩子的自我形象都不算晚。依附性养育把组成自尊的各个部分牢固地凝聚在一起,同样也能够修复这些组成部分。话虽如此,越早开始进行依附性养育的话,它就能够进行得越顺利,它的凝聚作用就越强。
2.增强你自己的自信心
养育孩子具有治疗作用。在照顾你的孩子的过程中,你常常在医治着自己。我们在儿科实践中遇到的一位高需求宝宝的妈妈曾经宣称:“我的宝宝让我发挥了身上最好的优点,也暴露了我身上最糟糕的缺点。”如果你过去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你对孩子的养育,那么你应该寻求心理帮助,勇敢地去面对这些问题。
医治你的过去孩子的自尊是后天获得的,并不是先天遗传的。对每一代人来说,养育孩子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以及性格上的某些特征都是从上代人那里学来的。你一定期望过自己应该有怎样的父母,生养宝宝给了你一个机会,让你可以成为你期望中那样的父母。如果你有一个很糟糕的自我形象,特别是如果你认为部分的原因在于你父母对你的养育(通常的情况确实是这样),那就应该采取步骤医治你自己身上的毛病,打破家族的那种养育模式。你可以试一试下面的练习(临床治疗者们把它称为“传承精华,去除糟粕”):首先,列出你的父母为了树立你的自我形象而做的那些事情;其次,列出在父母对你的养育中有哪些事情削弱了你的自我形象;最后,下决心去仿效你父母对你做过的那些好的事情,而避免做出其余那些消极的事情。如果你发现难以从头到尾地进行这个练习的话,那么就应该寻求专家的帮助。你和你的孩子都会从这个练习中受益。
西尔斯经典链接:要不要取笑孩子
我曾经相当频繁地把我们的大女儿称为“住在我们家的佣人”。我觉得这种玩笑很好玩。但是海登不这么认为。我只是把它当做一个轻快的家庭幽默,而海登却把它当做严重的羞辱。由于这个幽默是冲着海登来的,所以她的感受要比我强烈得多。最后,海登不得不对我说:“爸爸,你已经说了好多次了,而且每次我都让你知道我不喜欢这个幽默。请你别再说了。”当你认为自己是在开玩笑的时候,要十分注意哪些玩笑是有趣的,哪些会伤害孩子的感情或激怒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