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民兵法通过后,民兵队伍组建工作进展顺利,没多久波士顿军队人数就突破了4000,给盖奇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给波士顿人以致命一击,盖茨决定偷袭康科德火药库,这座火药库位于波士顿郊外20英里处,盖奇决定在4月18日夜间动手。盖奇偷袭行动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发现了,安全委员会的约瑟夫·沃伦博首先察觉了英军的船只和军队的调动,他立即派人侦察,发现了盖茨的真正意图,并立即向约翰·汉考克做了汇报,在约翰·汉考克和塞缪尔·约翰·亚当斯的组织下,大炮和部分军火被转移隐藏了起来。
与此同时,不明真相的英军中校史密斯正带领队伍前去偷袭康科德。还没走出多远,枪声和报警声就不断传来,大家自发起来拦堵,史密斯只好呼叫盖奇派兵增援。盖奇派彼得凯尔少校前去开路,准备首先占领康科德几个桥梁。少校的军队虽然行动迅速,但仍有人通知了莱克星顿的民兵组织。
彼得凯尔的队伍在莱克星顿遇到了拦截,村民们同仇敌忾,视死如归,接着便发生了激战,战斗的结果是美国人8死10伤。事后,双方都在追究责任,是谁先放的第一枪已经无从考证,可是这场流血的战斗拉开了美国民众抗击英国独裁统治的序幕。
莱克星顿事件成了导火索,觉醒的美国人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了战斗,他们在英军前进的路上制造麻烦,组织有效的袭击,使英队寸步难行。这时候盖茨又派史密斯中校前去增援。这位中校是个狂妄自大的人,过去他总是对美国人嗤之以鼻,认为其不堪一击。事实让他看到了美国人的战斗意志和团结精神,英国人开始撤退了。
莱克星顿的战斗打响时,华盛顿正在去费城的路上,当时盖茨少校和拜伦·费尔法克斯先生正在弗农山庄做客,两人一起讨论了这场战争将对未来产生的影响,两人的观点有极大的不同。费尔法克斯勋爵认为这场战争将把他与好友的联系割断,很多人会站到国家的对立面去;盖茨的态度与其相左,他始终持乐观态度,还看不了那么长远。此时的华盛顿在情感上很复杂。他痛恨英官挑起了这一战事,他有个比喻,认为这场战争是不应该发生的,是一场兄长用剑刺穿弟弟胸膛的战争,伤害的仍是自己人。为了阻止英队的反扑,马萨诸塞州开始请求援助。他们的求援呼声得到了积极的响应,罗得岛、康涅狄格当地的民兵队伍纷纷赶往波士顿,并在那里组建了临时营地。阿特姆斯·沃德担任了军营的总指挥,他有7年军龄,是个老战士,还曾经在艾伯克手下做过陆军中校。
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大家普遍认为战争将无法避免。康涅狄格人正在谋划攻击皇冠点旧城堡的计划,因为那里是弹药和军需物资的储备地,正好是扩军备战所需要的。康涅狄格州议会通过慎重考虑,没有公开批准此方案,但私下里却点了头,为保证计划的落实,议会给行动拨了专款,同时派一名委员为他们招兵买马。
新组建的远征部队在5月9日抵达肖汉姆,但是,支援的船队按时抵达。为此,用于渡河的舰只不够用,所以渡河行动进展得很慢,一整夜只渡过了83人,照这样的速度下去就是到天亮也不可能会有更大的进展,天一亮,河岸驻扎的英队就会发现,这对偷袭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鉴于这种情形,军官爱伦决定不等别的军队过来就集中兵力对英队展开进攻。他们找来一个当地的男孩为他们指路,十分隐秘地冲上了对面的山头。这个时候天已经快亮了,当防守的英队哨兵发现了他们的行动已经为时已晚,在被制服的英国士兵带领下,爱伦他们顺利地抵达了德拉博拉斯军官的指挥部,并活捉了德拉博拉斯。接着,爱伦命令所有的英国守军投降。还没有从好梦中醒过来,英队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战俘。他们还在阵地上举行了一个投降仪式,45名英队官兵战俘被送往康涅狄格的哈特福德,爱伦他们用堡垒里的军需品,对自己进行了迅速补充。
这时候塞恩上尉带领其他军队也赶到了,趁着士气高涨,对皇冠点进行了进攻,5月12日获得了全胜。战斗结束后,军事指挥权的事情引发了争执。班尼迪克特·阿诺德想继续他对康涅狄格军队的指挥权,他的提议遇到了大家的反对,多数士兵爱戴伊桑·爱伦,班尼迪克特·阿诺德对此当然不满,他向康涅狄格州议会写信,借以发泄个人的怒气,但是,在战场上博拉斯仍顾全大局,等到前来支援的舰只赶到,他和爱伦分别按照计划去偷袭敌人的哨卡。
班尼迪克特·阿诺德驾着双桅小船,一到圣约翰堡垒就果断地展开强攻,并旗开得胜,俘获了12名士兵和一个士官。班尼迪克特·阿诺德带着战利品逆江而上,扬帆破浪。行进中遇到了爱伦,双方互相问候,庆祝胜利。这时候得知英国援军已经赶到,于是他们二人一起回到了迪贡德拉的营地。
5月10日,第二次全美大会在费城按期召开,佩顿·兰道夫被选为大会主席。期间,因为佩顿·兰道夫要回老家弗吉尼亚,主席由马萨诸塞州的约翰·汉考克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