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丰满-第六章 立体城市(节选)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理想丰满> 第六章 立体城市(节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立体城市(节选)(1 / 2)

关于立体城市,我们已经听到了很多传说,许多媒体报道中都有讲到,小说《同城热恋》里有故事描写,还有未来的网游立体城市等等,如果它以前像是墙上的美人,今天我们要把它请下来,让它成为炕上能生孩子的媳妇。

遥远的故事

立体城市的概念来源于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3年前,一个朋友告诉我说:”有位神人有本天书要给你看,一般人看不懂,写书这个人认为只有你能看懂。”我拿来一看,是很厚一本白皮书,叫《中国梦》,内容极其复杂,其中写到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三大梦想,其中一个梦想是建超高密度的巨构建筑,其灵感来自于日本曾经做过的空中城市、迪拜的金字塔。中国要拉动内需,就要建很多大家伙,如果在北京建上12个,让北京人住进去,剩下就全是绿地,这是他的第一个畅想;另一个梦想是种电,不是发电,而是像种庄稼一样种电,这事儿我现在还没弄明白。看完这书以后,我发现它在讲一种大交换的理论,用的是一种新的语言体系。后来朋友说作者想见我,并且悄悄告诉我他的名字。后来,朋友带我见了这个人,在交谈中,我说这个事情就叫立体城市,因为你讲的无非就是把城市摞起来。他说这个说法好。名字是我提的,思路是他在幻想的书里原创的。

我问他为什么找到我呢,他说研究了中国的地产商,认为我是有理想的,不光赚眼前的钱,还能够看到钱以外的地方;另外这复杂的理论,只有我能看懂。我当然谢谢大哥夸奖。接下来他问我能不能去实施,并给我描述实施的方法以及资本市场运作方式,其复杂程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我说这件事情要落地,就要组建一个公司,要按我的想法来做,用万通的资源来推动初期的工作。于是我找到郝杰斌,然后我们组建了公司,开始了立体城市的追梦之旅。

3年过去后,我在哥本哈根第一次对外讲,然后在中国反复讲,在实践当中不断去研究。我们不断面对各方面的质疑,但是并不着急,因为我有经验,讲一个有意思的新事,不讲上2、3年是没人会相信的。这就好像谈恋爱一样,你追她,一开始她会有抵触,但是你坚持追上几年,突然不追了,她可能会觉得她自己错了,反而会回来找你。

我们在纽约做”中国中心”就是这样,2003年我刚开始去折腾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觉得这事儿是靠谱的。我在纽约见到靳羽西时,她也认为这不可能。她说:”在美国被拉登强拆掉的地方盖一座最高的楼,然后里面有-中国中心-,这让美国人精神上、价值观上受不了,我是华裔我都受不了。”她建议我改个名字,或者换个地方。我说我不换地方,我只想在这儿做。7年过去了,这两年每年”中国中心”都在主持”中美商业领袖圆桌会议”,每次这些商业巨头包括市长布隆伯格都会讲”中国中心”,特别是谈到金融危机以后纽约的发展和美中关系时都少不了这一话题,他们对我们高度肯定。现在除了纽约合作组织以外,不少著名的投资机构都对我们的项目表示高度热情,希望能参与。

今天,我已经讲了两年立体城市,现在我只要讲一遍,别人就认为可行。一开始讲10遍别人都认为不行,如今只要我们在一个城市落地,不需要多讲,别人都来找你,这就是创新在市场上必然的经历。我们已经走过了构想、萌芽阶段并经过社会检验,接受过各方面的质疑并做了大量调整,现在大家都能听得懂了。这个过程在公司内部也是一样,当我刚开始说的时候,我的团队都认为完全不可思议,在背后说董事长疯了;但是现在大家已不再这么认为了。创新者要有理想,正因为有理想,你才能坚持到底并获得认可。

摊大饼,还是摞小饼?

要解决当下城市化进程中的这四大疾病,我们得换一个药方,原来是摊大饼,就是平面城市,北京目前按城区规划,容积率不到1,三环以外空地还很多,把cbd放倒一摆也还是不到1,中间的基础设施、成本开支都很大。我们现在想反其道而行之,把饼缩小并重叠起来,往高垒,这样一来,城市就有了几个新特征:第一,它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第二,密度肯定加大,高密度或者中密度,容积率超过1,接近10;第三,里边的空间布局比原来复杂几十倍,原来是平面布局,比如购物中心在这儿,周边是写字楼、商业、学校,现在我们把它们压缩到一起并拔高,系统会更复杂;第四,管理更具集约性。我们知道以前老的收音机是电子管的,很大;后来发展成晶体管,就是半导体;现在是高级的集成电路,一个指甲盖儿大小的物件里什么都能装下。我们的思路就是把城市由电子管变成晶体管,变小一点儿、高一点儿、密一点儿,但是功能要更好。

在地球上密度最大的地方,1平方公里能装100万人,这就是现在南非贫民窟里的现实。那只有3、4层高的破旧屋子里,人们面对面、背贴背生活;如果那里的人和人抱在一起睡,那这些地方的人口还可以再加10万。那儿的监狱里边人口密度更大。这都是贫困带来的超高密度。而地球上有一个叫做芝加哥的地方,1平方公里最多盖了1200万平米的建筑。我们的任务是要在人和建筑之间找到合理的数字。同样的人口数量,区区100万平米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数字,而1200万则又可能令人窒息。究竟在1平方公里的面积里盖多少房子、装多少人、有多少人就业、如何组织交通,才能做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让城市人很舒服,比目前摊大饼的城市更好呢?

经过大量的比对研究,我们认为比较好的尺度是1平方公里可以建600万平米的地上建筑加30万平米的地下建筑。600万平米比芝加哥少一半,显然舒服很多;装10万人口,比南非少了90%;毛容积率是6,比通常的稍高一点儿,净容积率做到9.3,比北京的国贸一带cbd地区要低,那里的容积率是11。600万平米分给10万人用,其中340万平米的住宅给10万人晚上睡觉,一人34平米,这比我们现在城市人均28平米要大,已经高于日本的平均数了。剩下是人均拥有的写字楼、购物中心、立体农业、医疗等空间,加在一起人均享有的空间翻了一番,将近60平米,比北京的望京、国贸甚至美国的曼哈顿都要舒服得多。

北京的望京在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了700万平米的建筑,用了20年的时间,装了25万人。而我们开工5年就能做好,因为我们研究了很多快速建筑方法、城市的模数化,如果我们也装进25万人,最多需要2平方公里,节省了大量土地,但舒适度比望京要高,因为望京没什么好医院、好学校和农业。在我们即将实际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立体城市,所有指标都须先于世界最理想的低碳城市(阿布扎比的马自达城)和中国正在实施的生态城市(天津中新生态新城),比如现在地球上有个跟我们规划中的立体城市类似的地方,可以佐证我们的想法是可行的,它在日本的大丸有地区,1.2平方公里建了700万平米建筑,看着很舒服。它的地下三层是打通的,中间可以跑汽车,它的容积率是10。它是旧城改造出的立体城市,不是新建的。另外一个将要建的准立体城市在韩国首尔的龙山火车站,在800亩土地大概是半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380万平米的建筑,由一个法国的设计师设计,380万平米全都连成一片,上下左右都连通,非常不错。目前万通正在跟这家业主讨论合作,我们会参加其中一部分项目。首尔有3000多万人口,密度非常大,他们认为做这样的项目很合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