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1月sh市闸北区。严冬过早的进入了这座城市,阵阵湿冷的寒风使得本已歪歪斜斜破烂不堪的棚户区域里每所房屋看上去都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这个年代中的闸北区只能让人联想到流氓无赖和破破烂烂的房子以及数以十万计的一帮穷瘪三,这里是无租界区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块地方上建立租界。主要因为它算是sh市中心的外围区域,也因为这个区域中的农田较多,开发起来没有那些中心区域的老牌住宅区和商业界来的方便和划算。正因为如此这个区域的地价房屋非常便宜,而且还是没有外国人管理,那些“灰色”的本地巡捕房更不会吃饱了没事干去招惹那些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社会底层人士”,除非有严重的大规模惨案发生,否则他们绝对不会离开那个早已经变成“赌坊”.“茶馆”的巡捕房。所以闸北区是当时sh市最大的社会底层人士“集中营”。
这一天闸北区棚户区中心的一小片空地上(这是闸北区几乎唯一的公共娱乐设施---戏园子)上面用竹子和木板搭建了一个大概10米长,宽5米的戏台,后方挂着一条足足盖满幕墙的红色条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杜先生”这7个大字。条幅前放着一张普通人家的八仙桌,桌上有茶盏,有电喇叭,边上还有把竹椅。这就是“戏台”上所有的摆设了。只见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海,把将近3000平米的空地全部站满,连远处房与屋之间的弄堂里都是人。以戏台为中心方圆1000米范围内只要能站住脚的地方都满了。
“下面就让杜先生上台来讲几句。”台上一个貌似司仪的老翁用点喇叭喊道。
一身素青棉长褂,梳着比较流行的二七开发型的中年男子缓步上台。他并没有马上拿起电喇叭发表长篇大论,而是双手背负着,站立在台上纹丝不动的向下看着,久久不语。
“不会是杜先生没什么学问,说不出话了吧!”。底下一人说道。
“别瞎说!我是看着杜先生长大的。他小时候去过私塾学过几个月,后来家里实在没钱给他念书就退学了,但是先生看他很好学不舍得放弃这个好苗子但是也不想破例免费让他混私塾怕别人说闲话,所以就每次放学后单独到他家教他1小时。就这样他也混了将近2年的学问,当然那个先生也吃了他家2年的晚饭。”一个老者很自豪的和大家谈了起来。
“你管杜先生有没有学问,人家能和洋人打交道,能赚洋人的钱,这就行了。比那些在学校里面教书的人学问高多了。好了别说了杜先生好像要说话了。”妇人说完便踮起脚来把头抬得老高看台上的情况。
“敝人杜镛。今天来闸北看望父老乡亲。”杜镛单手背负,左手拿起喇叭喊道。
刚说完一句下面雷声般的掌声滚滚而来。
“各位不用那么隆重,倒是显得有些见外。敝人有今日也是靠着我们闸北人帮助,有的流了血,有的流了汗,有的送了他们的命,有的救了我的命。所以大家不要和我见外。很多人叫我sh的“地下皇帝”,呵呵!但是我永远知道今日之势都是所有闸北人的功劳,是所有杜某人兄弟姐妹的功劳。大家记住一句话:我就是个卖水果的。永远就是住在闸北的那个水果阿镛!”
「巫圣之路」qq群:6942693